海军参谋长纳维德·阿什拉夫海军上将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首批中巴合作的“汉果尔”级潜艇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加入巴基斯坦海军服役。他表示,“汉果尔”潜艇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早些时候,第二艘和第三艘“汉果尔”潜艇在中国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巴海军合作取得“重要的里程碑式成果”。
公开报道显示,巴基斯坦于2015 年与中国签订了采购8艘“汉果尔”级常规潜艇的合同,其中前4艘由中国负责建造,后4艘则交由巴基斯坦方面组装,以提升巴方的技术能力。按照计划,巴基斯坦将在2022年到2028年之间获得8艘先进潜艇。首艘“汉果尔”级常规潜艇2024年4月在中国下水,第二艘、第三艘今年也先后在中国下水。
阿什拉夫在采访中对《环球时报》记者高度评价了这一中巴合作项目。他表示,“汉果尔”级潜艇项目不仅大幅提升了巴基斯坦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也通过技术转让和技能培训,推动了卡拉奇造船厂和工程公司的能力建设,增强了巴方的自主研发与制造水平。这一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巴双方在海军装备领域的专业精神与密切协作。
除潜艇项目外,中巴海军装备合作的另一重要成果是“054A/P型”护卫舰。目前,这一型号的多功能护卫舰已服役于巴基斯坦海军,被阿什拉夫称为“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之一”。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制造的护卫舰极大提升了巴海军在防空、反潜和海上监视等领域的作战能力。
“它们在确保阿拉伯海北部及更广泛的印度洋地区海上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这一地区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他说,通过保障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重要海上航线安全,巴海军也得以为促进地区贸易、投资与经济活动作出积极贡献,“这不仅有利于巴基斯坦,也有利于整个地区。”
在谈及中国装备的使用表现时,阿什拉夫评价表示,中方制造的平台和设备“可靠、技术先进,且非常契合巴海军的作战需求”,无论在性能还是技术支持方面,巴方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使用体验”。
他表示,随着现代海战形态不断演变,无人系统、人工智能以及电子战等新兴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巴基斯坦海军正在重点关注这些领域,并希望与在新兴技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拓展合作。
近年来,中巴两国海军保持着高频度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多次在中国、巴基斯坦及公海海域开展联合演训活动,内容涵盖联合反恐、反海盗、海上补给、编队机动、通信联络、联合搜救等科目,特别是“海洋卫士”系列演习已成为中巴两国海军联合演习的重要品牌。
对此,阿什拉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海洋卫士”系列演习体现了中巴海军合作的“深度与成熟度”。他认为,这些演习有效提升了两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战术配合水平,增进了在反恐、反海盗和海上安全等多领域的专业交流。“更重要的是,这些演训彰显了中巴双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的决心。”
在谈及未来与中国海军的合作时,阿什拉夫表示,中巴海军的伙伴关系建立在“深厚友谊、相互尊重、互信与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之上。在未来十年,相信这种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中巴海军的合作领域将不仅限于造舰与训练,还将扩展至互操作性提升、科研合作、技术共享与产业协作等方向。
“双方在先进技术、无人系统、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发展方面都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我们共同的目标是确保海上安全与稳定,为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他说。
“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海军现代化进程中值得信赖的伙伴。”阿什拉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中国引进的先进的护卫舰与潜艇,极大提升了巴海军的作战纵深、多域作战能力和威慑力量。与此同时,与中国海军的联合训练与演习也加深了双方在海上行动中的协同与默契。“这种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装备层面,更体现出我们共同的战略愿景与推动地区稳定的长期伙伴关系。”
11月3日至6日,巴基斯坦海军将在卡拉奇举办第二届巴基斯坦国际海事博览会暨会议(PIMEC)。据巴基斯坦海军方面介绍,该活动旨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搭建蓝色经济合作平台,促进政府间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阿什拉夫表示,巴基斯坦国际海事博览会暨会议旨在展示和发挥巴基斯坦的战略性海洋资源优势,包括瓜达尔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广阔机遇,推动关键基础设施投资,助力贸易和经济增长。巴基斯坦海军希望,通过这一博览会的举办,能够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并通过国际协作应对新兴海上安全挑战。(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 刘煊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