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苏超”再破纪录 “赛事IP”激活融合消费新动能

央广独家 2025-11-02 22:31:55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文峰)“没有超级巨星的足球比赛,同样可以伟大,同样可以载入历史。”11月1日19时35分,南京奥体中心见证了首届“苏超”的终局之战。在62329名现场球迷的见证下,泰州队通过点球大战4比3力克南通队捧起冠军奖杯。这一观赛人数也刷新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纪录。

回顾赛事过程,常规赛13轮78场比赛,“苏超”现场观赛总人数达211.89万,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7.35亿。半决赛阶段,两场赛事抢票参与人次超351万,南京、南通主场中签率分别为3.1%和2.1%;总决赛更是吸引全网220多万人预约报名,中签率仅有1.2%。“一票难求的盛况,印证了赛事的全民吸引力。”

与之呼应的是文旅热度。据江苏省商务厅统计,“苏超”开赛至10月8日,江苏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达108.85亿元,同比增长34.03%,客流量同比增长31.9%;1―8月,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984.7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居全国第一。

半决赛期间,南京重点商圈及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交易金额达7.8亿元,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5.4%;南通住餐企业营收464.5万元,增长15.4%,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6758.3万元,增长11.1%。

“‘苏超’用票根串联赛事、文旅与消费,为游客打造‘观赛+旅游+购物’的沉浸式体验,更催生了多个现象级互联网传播案例。”任凯是南通队球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本科学体育专业的他对足球情有独钟。他认为,“接地气才能有人气”,这是“苏超”火爆的核心密码。

“苏超”的赛事参赛资格向所有足球爱好者开放。500余名球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以“全民参与+城市荣誉”为理念,打破职业赛事门槛。“苏超”的门票价格整体也较为亲民,价格区间在5元至30元之间,部分场次还会推出特殊优惠,即便是总决赛,票价也只有20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参与。哪怕买不到票,不能到第一现场观赛,也可以去第二现场观赛。冠军虽然只有一个,但‘苏超’带来的快乐可以属于每一个人”,任凯表示。

“全民健身需要‘苏超’这样的身边赛事来带动。”不少网友的心声也道出赛事价值――政府搭台、13市组团参与,赛事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奖牌与名次,而在于让人民广泛参与其中,收获运动与健康的快乐。通过赛事“玩梗”互动,人们也重新发现了家乡,凝聚起更强烈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经济体量看,江苏13个地级市均跻身全国百强市,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5座城市蝉联“万亿俱乐部”,紧随其后徐州距离“万亿”仅一步之遥,排在最后的连云港,2024年GDP也超过了4600亿元。不止如此,在此前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有25个县来自江苏,不仅数量全国第一,而且前十名中独揽6席,昆山更是连续多年高居榜首。

综观“苏超”全程,“足球+文旅”“足球+商业”“足球+地域特色”的组合拳,催生了新业态、孵化了彼此联动的文旅品牌。13座城市的餐饮、文化、工业等特色产业通过赛事全景呈现,“苏超”的特色IP让赛事更具传播力。一边是城市间的足球对战,一边是“盐水鸭对阵小龙虾”“早茶德比”等充满地方风情的网感传播,让南京盐水鸭、徐州烧烤、淮安盱眙小龙虾、扬州早茶等地域美食搜索量激增。这种“政策驱动+特色IP+品牌传播”的模式,为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向影响力经济进阶提供了宝贵借鉴。

“文旅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供给情绪价值的传播过程。”当晚,比赛结束不久,“南京发布”第一时间推出了题为《江苏13市,友谊1314》的文章,回顾了“苏超”的点点滴滴,再次引发网友的情绪共鸣。谈及“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全程参与“苏超”传播工作的聂颖说,“友谊”二字的笔画数是14画,当比赛结束,真正留存下来的,是13座城共筑的“江苏”,是14画写就的“友谊”。她说,除了比赛,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南京对常州那场比赛,队员们为球童挡雨的感人瞬间,“通过足球,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更爱自己的城市。”

“苏大强,超有爱”,折射着需求与供给的辩证统一。人民的热爱和期盼里有需求,向需求精准地供给服务和创意,就能产生强大影响力,并释放出强大新动能。“苏超”再破纪录充分说明:扎根人民的足球有力量,扎根人民期待的文旅创意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