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深挖目的地潜力,《中国风物报告》构建中国风物旅行图谱

央广独家 2025-11-03 15:02:56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 彭扬)赫哲族鱼皮工艺品、歙县鱼灯文创、额尔古纳列巴……如今,“在地风物”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0月3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马蜂窝联合召开“旅游目的地探索系列报告发布会”,发布该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风物报告》。来自安徽歙县、辽宁兴城、内蒙古额尔古纳、黑龙江同江等地的文旅部门负责人携当地代表性风物亮相,共同探讨各自在发展“风物旅行”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深挖目的地潜力,《中国风物报告》构建中国风物旅行图谱

活动现场展示的各地风物。主办方供图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致辞中提到:“如今的旅行者,已经过了看山看水看风景的阶段,转而开始关注各地的文化之美和生活之美。文化为旅游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旅游同样是各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建设旅游强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这份《中国风物报告》为起点,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掘在地风物,彰显各地文化标识,将成为未来旅游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表示:“风物+旅行并不只是当下的潮流,而是‘文旅融合’时代下的体验升级。而马蜂窝正致力于通过‘内容+AI科技’的力量,成为每位旅行者的‘风物向导’,帮助游客从‘选地点’升级为‘选玩法’。”

当前,年轻人的旅行偏好正从“打卡景点”向“深度体验”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到此一游”,而是渴望深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希望通过旅行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马蜂窝大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转变:“非遗”“民俗”等内容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非遗”相关内容发布量已达到2024年全年的145.7%。报告显示,90后以36.6%的占比成为风物旅行的主力军,00后则以16.2%的占比显示出巨大潜力。热衷新鲜事物的90后对网络风向极为敏感,哪里有出圈风物,哪里就有他们的脚步;00后则对了解历史文化、亲身参与民俗或非遗活动抱有浓厚兴趣。

《中国风物报告》系统梳理了全国一百个独特风物,涵盖节庆习俗、非遗传承、特色美食、民俗艺术和文化IP五大类别。凉山火把节上的最炫彝族风、世界唯一女性文字江永女书、浓缩粤菜精华的顺德美味、现实版的“一苇渡江”绝技独竹漂、和哪吒一样“叛逆”的哪吒故里,五大主题系列全方位构建起了一份系统化的风物旅行体验图谱。

这些风物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文化独特性,更是当地自然环境、历史积淀与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识别一个地方最生动、最深刻的“文化基因”,也是吸引外界了解、体验并最终“爱上”这个地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