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车中待付的洗衣机、小区内焕新升级的住宅电梯、路面上穿梭不息的新款新能源公交车…… 这些生活里的细微变化,正是“两新”政策激活内需的生动注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较去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万元,同比增长4.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5%。
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既印证了政策的精准效能,更彰显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澎湃活力。国家税务总局披露的增值税发票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趋势。今年前三季度,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精准发力,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幅达30.1%。
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正是“两新”政策推动“政策红利”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不同于泛化刺激,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精准发力,既回应了居民从“能用”到“好用”的品质追求,也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比如,当消费者趁着补贴换上智能冰箱,既享受了智能家电、食材溯源的便捷,也推动相关制造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最终形成“消费升级 ― 产业迭代 ― 政策加码”的良性循环。
消费结构的深层变革,更凸显了政策的长远价值。前三季度相关数据的背后,是我国消费领域从“商品消费”向“品质消费”的深刻转型。这一转型的实现,离不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显著优势,而政策赋能则加速了这一优势的释放。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费基数,“两新”政策恰似催化剂,有效推动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从县域市场的家电下乡工程,到城市商圈的智能消费场景,从“Z 世代”热衷的国潮文创产品,到银发群体亟需的适老化改造服务,政策通过持续扩大支持范围、优化补贴申领流程,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消费诉求,让各类需求均能得到充分满足。这些机制层面的创新,推动政策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进一步筑牢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总而言之,政策与市场同频、供给与需求共振,这正是中国经济最深厚的底气与最强劲的动力。只要持续以精准施策激活发展潜能,以品质升级回应民生期待,中国经济定能在时代浪潮中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徐乐佳(实习)
剪辑:徐乐佳(实习)
设计:李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