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雷锋网 / 正文

AI、出海与盈利:中国企业软件迎来历史性“N个拐点”

雷锋网 2025-11-14 19:30:32

“今天,我们站在了一个全新的拐点,它不只是技术的转折,更是认知的分水岭。”在崔牛会主办的2025中国SaaS大会上,崔牛会创始人&CEO崔强提出中国企业软件的“N个拐点”:

AI的拐点,让软件重新定义生产力;出海的拐点,让中国企业重新思考全球竞争力;盈利的拐点,让企业回到经营的本质。

自2015年“SaaS元年”启程,十年数字征途见证了技术从云计算、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的疾速演进;如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浪潮奔涌而至,正强力驱动SaaS行业进入智能化的新纪元。

如今,SaaS行业正站在中国To B软件行业历史性的“拐点”之上。这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将重塑行业的未来格局。在大会现场,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听到了关于中国SaaS、企业软件的可持续成长之道。

中国企业软件走向成熟的“N个拐点”

过去十年,中国SaaS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奠基探索,从“追求快”到“追求稳”的蜕变。在这一阶段,SaaS公司经受了快速扩张、开辟市场、拥抱技术浪潮的机遇与考验。如今,考题已从“规模”转向“利润”和“可持续性”。

历经十年风雨的洗礼,SaaS行业迎来拐点已成行业共识。在AI商业化与全球化经营进程中,当下SaaS行业面临哪些机遇?雷峰网在“领袖峰会”找到了答案。

基于《2025中国企业软件出海报告》和《2025中国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报告》两份重磅行业报告,崔强提出中国企业软件走向成熟的N个拐点:

第一个是AI带来的技术革命。AI已不单单是一个工具,而是彻底改变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从自动化的“高效”阶段向智能化的“精准”阶段的过渡。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产品功能上,更体现在商业模式、客户沟通、市场开拓等整个To B全链条之上。

《2025中国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报告》调研显示,企业级AI已从“概念验证期”迈入“规模化探索期”,目前SaaS企业仍在主导企业级AI市场,但AI原生厂商的商业化率更高。当下最大挑战仍在需求端,超过60%的企业认为“客户需求碎片化”是规模化落地的最大障碍,其次是“客户对AI功能的付费意愿不足”。

第二个是从亏损到盈利的商业拐点。过去几年,依赖“烧钱换市场规模”的野蛮扩张模式已经失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增长不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从亏损到盈利”已成为摆在中国SaaS企业面前的“生死线”。在这个拐点上,企业必须实现从资本驱动到利润驱动的全面转型。

第三是全球化竞争的格局拐点。中国企业软件的视野正在从本土市场,转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复制,而是组织能力、服务本质和生态系统的整体输出。中国To B厂商正从追赶者走向并肩竞争者,甚至在某些区域和领域开始形成领先优势。从单点突破走向多方协同,中国厂商寻求在海外市场的“抱团取暖”和整体价值交付。

《2025中国企业软件出海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出海已成中国企业软件的必答题,战略定位从“增长补充”升级为“第二曲线”,“SaaS为核,技术引领”的出海模式初步成型,呈现清晰的四阶段与金字塔发展路径,但整体仍处早期。报告认为,借力生态是海外市场进入的核心策略,本地化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

SaaS步入“规模化盈利性增长”新周期

“春山在望”,高成投资创始合伙人洪婧从资本视角指出,中国SaaS行业已整体突破发展瓶颈,步入“规模化盈利性增长”的新周期。

从技术成熟周期看,一个行业往往经历狂妄之巅、绝望之谷,再到开悟之坡:许多SaaS从业者亲历了2021年的行业热潮和过去两三年的调整期。

洪婧认为,切勿高估技术对短期两年的影响,而低估其对未来十年的深远价值。“最难的是在行业调整期仍能坚信方向,砥砺前行;在爬出低谷后,也不要低估长期复利的力量:进入增长与盈利的正循环之后,作为细分赛道的领先者,将拥有显著的战略优势,此时更需保持日拱一卒的坚持。”

SaaS行业是否跨过拐点,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洪婧回顾过去三年中国主要SaaS上市公司的表现,大量去年仍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今年已实现显著盈利——并非一两千万的小额盈利,而是上亿规模的规模化盈利。这一事实足以说明,从去年到今年,大量头部SaaS企业已全面迈过规模化盈利的拐点。资本层面同样给出积极反馈,经历2021年的狂妄之巅与2023年的绝望之谷后,自去年9月起,上市SaaS企业股价基本上触底反弹。

他山之石,也为中国SaaS行业前景注入信心。洪婧提到,参考美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历程,危机过后往往迎来长期增长。软件公司天然具备抗周期的韧性,微软、Adobe等巨头经历了两年危机的谷底,在10年或15年后基本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印证了“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的规律。

洪婧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后4-5年上市的SaaS企业,当时收入多在1-2亿美金,与当前中国领军SaaS企业规模相当,而这些企业上市后10年、20年内,收入普遍增长二三十倍,现金流表现优异。这也预示着中国SaaS企业的长期增长潜力。

洪婧强调,SaaS是可持续创造价值的优质商业模式,未来千行百业的持续进步将更加依赖于数据驱动、AI赋能与科学管理,而能够把握技术变革和渠道变革双重机遇的企业,更有望实现长期且复利的高速增长和规模化利润。

拐点之上SaaS企业如何实现盈利?

AI与出海,是当下SaaS企业面临的双重浪潮,共同重塑企业软件的未来格局。从过去十年向未来十年跨越,第二增长曲线与技术红利叠加,为SaaS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

致远互联创始人兼董事长徐石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经历的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是单一产品化时代,企业凭借信息化红利与先发优势,依托客户资源和市场积淀占据领先地位;

第二阶段是云计算驱动的变革,SaaS模式的兴起让规模化交付与订阅制收费成为可能,既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也推动软件企业自身完成商业模式重构;

第三阶段则是平台化与生态化转型,头部企业逐渐意识到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开始通过构建平台、整合生态实现协同发展。

徐石认为,“拐点”既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关键转折。从产业视角看,拐点的临近需要三个核心条件支撑:一是市场需求与购买力的充分释放;二是革命性技术的成熟落地;三是行业信心的全面恢复。从当前态势来看,这三个条件正逐步满足,拐点已在临近,但行业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未来仍需持续深耕。

面对出海的命题,明源云创始人&董事长高宇总结出经验:首先,企业一号位必须亲自带队出海,海外市场的机会需要决策者亲身感知才能快速决策。其次,海外布局应放眼全球,不要局限于东南亚市场,可聚焦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这些市场已形成成熟的付费习惯与产业生态,企业的核心任务是融入当地生态。

如果说拐点是趋势的方向,那么盈利则是企业的底色。在高速增长与稳健经营之间,历经行业周期起伏的SaaS企业CEO先行者们,已摸索出不同的盈利路径。

有赞创始人&CEO白鸦认为,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是“接受现实”和“对己诚实”:接受现实,就是承认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对己诚实,则是明确企业的核心定位。

白鸦提到,有赞并非研发创新型企业,更偏向科技行业中的实业公司。这一定位意味着,90%以上的事情如果投入70%的精力仍无法做好,就不该盲目涉足。当认清自身定位,聚焦核心业务踏实经营,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北森联合创始人&CEO纪伟国分享了“利益分享制”的激励体系:团队奖金与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产出比挂钩,如果能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实现更高的业绩增长,就能获得更多奖金。这种机制倒逼各团队主动优化效率,而非依赖裁员减支。

面对AI浪潮带来的机遇,SaaS企业如何快速捕捉并响应,小鹅通创始人&CEO鲍春健提出“走进客户”的应对策略:客户比企业更清楚自身的AI需求,通过加强线下直销沟通,既能深入了解客户真实场景,又能及时感知AI应用的落地机会。对于AI探索,小鹅通采取小规模尝试的方式,允许一定比例的资源投入用于创新探索,为未来积累经验。

每一个拐点都是行业的自我重构,也是企业的再出发。如今,SaaS正处于走向成熟的N个拐点交汇处;未来十年,SaaS将在AI、利润和全球化三大主线上,迎接新一轮的机遇与考验。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