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消费者更趋理性,性价比、质价比、耐用性成为决策关键词;另一方面,是情绪刚需——悦己、疗愈、身份表达驱动“非必要支出”增加,愿意为情感共鸣、个性化体验支付溢价的人显著增加。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推动了“情绪经济”的发展,其中蕴藏着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超过2.3万亿,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
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同时,“精明”的消费者们对产品的认知、对性价比要求有增无减。“双11”等传统购物节的淡化,也意味着消费者日趋理性,将冲动囤货转化为注重性价比的按需购买,促使折扣融入日常消费场景。
对于品牌而言,如何在消费者的“省”与“花”之间寻得平衡?如何与消费者构建持久的情感连接?11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上,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应让、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经理戴塔娜、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围绕消费产业的诸多议题分享了各自的洞察。

陈应让认为,尽管市场环境有所转变,“最终还是回到一切为消费者服务”,企业应聚焦其核心业务,从中发掘其创新增长的机遇。他分享了以康师傅经典产品为核心衍生新产品,通过捕捉新的需求、在产品中应用创新科技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实例。“不管是核心生意还是创新生意,只要一切为消费者服务,迅速捕捉消费者购物渠道的变化,一定有很多机会保障品牌持续增长。”陈应让说。
鄂尔多斯1436则聚焦于“衣食住行”需求中的“衣”。被问及在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中,怎么维持品牌的长期主义、做品牌升级时,戴塔娜认为,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条件下,对于时尚品牌来说,创意是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最有魅力的地方。
“大部分消费者是不缺服装的,真正打动他的要么是好的产品、好的设计,要么是好的沟通、好的体验”。戴塔娜称,将团队最大的能量投入真正打动消费者的部分,长期能够成为在消费者心中扎根的有力武器。
快速扩张的新茶饮正成为最活跃的消费IPO赛道之一,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今年以来密集上市,备受资本关注。作为沪上阿姨背后重要投资方嘉御资本的创始人,卫哲从投资人的角度分享了对消费品牌如何驾驭市场变化的看法。
卫哲认为,从性价比走向价性比、场景驱动是过去五年投消费和做消费品牌最重要的核心点,消费品牌要在理性消费的刚需品场景和感性消费的情绪价值类场景中做出选择,“既要又要是没有活路的。”卫哲说。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的消费品牌应围绕着为消费者服务,基于消费者洞察来生长。无论高端品牌或国民品牌,都应面向目标消费群体找到优质与价格的平衡点。本场圆桌讨论的主持人,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消费品业务亚太区负责人丁佳川认为,当下中国的消费趋势不是简单的升级和降级。
“今天中国人不光讲情商、智商,还有‘购商’,购物的智商越来越高。理性支出,这是左脑的部分。更加有意思的是,新一代消费者强调右脑的部分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情绪价值消费,也包含对品牌的美学、调性和文化的诉求。”丁佳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