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急等待近半个月后,韩国与美国终于就关税协定细则的说明书“虽迟但到”。
据央视新闻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11月14日宣布,韩国和美国就确定关税及安保协商达成一致。此外,韩国还将与美国在造船、人工智能和核工业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其实,在10月29日韩国庆州李在明与来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后,双方就贸易协议的具体条款达成一致。但是原定数日内发布关于关税与安保协商成果的《联合情况说明书》迟迟未公布,韩国产业界普遍担心再生变数。如今,随着说明书的公之于众,韩国产业界松了口气。
韩国产业界曾焦急等待
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在韩方承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且同意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后,美国对韩征收的关税将从此前的25%降低至15%。但彼时,协议的细则,尤其是何时生效等细节,并未同时公布,韩国产业界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中。
在韩国在一众产业中,韩国车企最为关注协议的走向。韩国汽车工业合作协会编制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82.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占韩国汽车零部件总出口额(225.5亿美元)的36.5%。在整车方面,韩国2024年汽车出口总额达707.8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额占49.1%。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出口100.43万辆。协议迟迟不生效,意味着韩国每天近4000辆对美出口的汽车仍需缴纳25%的高关税,企业利润不断遭受侵蚀。
仅在今年第三季度,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集团的数据显示,关税支出就分别达到1.82万亿韩元(约合12.4亿美元)和1.23万亿韩元。受此影响,现代汽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9.2%,起亚汽车则同比大跌49.2%。因此,韩国产业界认为,尽早确定15%关税税率的生效日期,将直接影响车企未来数月乃至全年的盈利表现。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宽本月4日在国务会议上表示,韩国政府正推动将关税削减追溯至“提交对美投资基金相关法案的当月1日”生效,也就是11月1日。11月1日后已缴纳的超额关税将予以退还。
此外,协议细节还显示,韩国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计划分“两步走”,其中的2000亿美元为现金投资,类似于日本的安排,每年投资上限为200亿美元,投资承诺将在2029年1月前最终敲定。剩余1500亿美元将用于造船项目。14日,李在明还表示,韩美商定今后持续优化相关制度,争取不仅美国商船,美军舰艇也能在韩国建造。
在农业领域,韩国成功地“保护”住了本国的大米与牛肉产业,未响应美方进一步开放的要求。在半导体领域,韩国也已确保关税水平不会削弱竞争力。
韩国经济明年“不冷也不热”?
此前,韩国央行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在出口强劲和私人消费上升的支撑下,韩国今年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了1.2%,同比增长1.7%。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当时经济增长1.2%)以来最快的季度增长。
今年一季度,韩国由于国内政治波动的影响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压力,GDP增速意外收缩0.2%。二季度,韩国GDP增速反弹至0.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的经济展望中强调,贸易摩擦和国内需求疲弱是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已将今年韩国经济整体增速预期从2%下调至0.9%,对2026年韩国经济的预估维持在1.8%,“尽管韩国国内政策趋于稳定,但受制于美国关税的影响,明年的增速将无法恢复至2024年2%的水平”。
韩国央行估计,美国关税将使今年韩国经济增速减少0.45个百分点,但得益于半导体产业的出口带动,今年全年韩国经济的增长率可能在1%左右徘徊;2026年预计略有上升,约为1.6%。“美国关税对韩国经济的而影响将通过贸易、金融市场和商业信心传导至经济领域。贸易将成为最大的拖累因素,由于成本上升削弱了竞争力,而美国需求减弱又会导致订单减少,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会萎缩。”韩国央行在此前的报告中分析道,“与关税计划一同被讨论的美国投资基金也值得密切关注。关税叠加未来对美国本土投资力度的加大,有可能掏空韩国产业,并可能带来就业岗位减少和人才流失等连锁反应。”
相较于IMF与韩国央行的保守预估,花旗银行则在13日对韩国经济前景给出了最新预判:认为2026年韩国GDP增速能冲刺到2.2%,通胀将从今年2%左右的浮动区间回落至1.8%。花旗给出的理由是,半导体出口强劲和能源价格疲软将推动韩国经济进入不冷也不热的“金发姑娘状态”(即经济体同时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且利率维持低位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