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璀璨,逐梦苍穹。2025年是中国航天事业里程碑式的一年,恰逢“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55周年,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归国投身航天事业70周年,“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顺利迈出第一步。值此承前启后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联合打造的《2025航天之夜》将于11月15日21:07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央视频等平台同步播出。晚会以“星河来信,地球回音”为主题,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拾光纪”,回顾过往历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辉煌功绩;下篇“摘星辰”,象征着中国航天人向着更深、更远的宇宙空间进发的坚定决心,通过歌曲、音乐剧、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打造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听舞台,尽显中国航天精神的奋斗历程与未来展望。

回望征程:
从东方红到神舟的跨越
今年恰逢“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5周年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晚会以音乐剧《星河来信》为时空载体,让观众在弦歌光影中铺展中国航天从敦煌藻井飞向星辰大海的时空长卷。

晚会隆重邀请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东方红一号主要技术负责人戚发轫院士来到现场。92岁高龄的戚老回顾参与研制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程时感慨万千,深情说道:“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就是一颗螺丝钉,国家给我们拧到哪个地方,就在那儿完成任务。”戚老还将回应公众关心的“是否接回东方红一号”等话题。
此外,情景朗诵《东方正当红》将带领观众重温中国航天创业初期的激情岁月;创意舞蹈秀《大火星》将中国古典舞创意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炭花舞”,诠释中华民族对苍穹的敬畏与探索之志;歌曲《篇章》更是唱响中国航天从序幕到新篇的接力传奇,让55年前“东方红”划破天际的初啼与今日神舟奔赴“天宫”的雄姿在音符中重叠。

逐梦未来:
青岛见证航天新启航
作为《2025航天之夜》的录制地,青岛观象山的水准原点是中国海拔测量的基准点之一,象征着中国航天从零出发、不断突破的精神。晚会在这座海滨城市,以星辰大海为背景,奏响一曲航天与梦想的交响乐。
歌曲《我是如此相信》特别融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青年工作者代表,展现新生代航天人朝气蓬勃的年轻力量;青年一代演员、歌手共唱《你的答案》,用音乐回答人类执着于飞向太空,探索宇宙边界的“答案”;原创歌曲《锁不住的光》,将航天精神与流行说唱音乐创新融合,献给所有为了航天事业不断探索与奋斗的代代追梦人。



《看月亮爬上来》则是以清甜旋律让“大海潮汐是月亮来信”的浪漫想象与“星河来信,地球回音”的航天主题巧妙呼应;晚会尾声更是迎来平均年龄70岁的“航天老同志合唱团”参与到歌曲《海阔天空》的表演中,迎接中国航天更为广袤的“海阔天空”!


科技护航:
航天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突破
踏入2025年,中国航天开启了“摘星辰”的崭新征程,迈向深空探索的新纪元。今年的《航天之夜》集中亮相了多项航天医学与生命科学成果,邀请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吴斌揭秘航天医学和“太空健身房”,现场展示“太空自行车”等训练设备,以及正逐步应用于民用领域的航天科技。

航天生物虚拟小片《被宇宙点亮的生命》则将展示太空育种等前沿科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庞欣博士将展示令人惊叹的航天生物成果:上过9次太空的酿酒酵母、能产生更多降血脂成分的紫红曲霉、高效生产辅酶Q10的光合细菌……这些经过太空诱变的微生物不仅生命力顽强,还为医药健康领域带来突破,让观众看到航天技术如何造福百姓生活。


星辰筑梦,未来已来,《2025航天之夜》将于11月15日21:07如约而至,用航天与艺术的多元化融合,书写中国航天的强国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