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铁建设迎来三重突破:宜涪高铁葛亮山隧道以智能技术攻克微瓦斯地质难题进入主体施工,合武高铁安徽段开始全面架梁,雄忻高铁山西段箱梁架设全线完成。三项工程在隧道施工与桥梁架设领域同步推进,展现了我国基建技术的创新实力与攻坚效率。
智能技术破难题!
宜涪高铁葛亮山隧道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11月15日,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全线重点工程葛亮山隧道顺利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全线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葛亮山隧道全长3441米,为单洞双线微瓦斯隧道,该隧道地质条件较差,主要为危岩落石和有害气体,施工风险高、难度大,是宜涪高铁全线重点工程。
据介绍,为破解难题,施工团队打出“智能技术组合拳”。创新采用“BIM+三维地质建模+动态监测”一体化系统,提前模拟12种施工工况下的围岩变形、管线沉降轨迹;针对浅埋软岩,研发“微震控制爆破+机械开挖”复合工艺,将爆破震动速度严格控制在0.5cm/s以内,比国家标准降低50%,既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又确保周边房屋不受影响;同时,为响应建设单位号召,施工团队将二级大机配套升级为一级大机配套,在隧道进口配备了国内先进的智能钻锚注一体机,实现钻孔、注浆、锚固“三位一体”同步作业,单根锚杆施工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效率提升62.5%,注浆密实度达98%以上。

宜涪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将形成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新通道,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铁大通道提速!
合武高铁安徽段开始全面架梁
11月15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合武高铁施工现场,900吨架桥机顺利完成32.6米预制箱梁架设,标志着合武高铁安徽段架梁全面启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合武高铁安徽段站前一标肥西制梁场,一榀榀箱梁稳稳落座于桥墩之上。此次架设的箱梁全长32.6米,重量约700吨,架设作业选用荷载能力900吨的专业架桥机架设。

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3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合武高铁建成运营后,武汉与合肥的往返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将在合肥至武汉间形成新的高铁大通道,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铁路网布局。
破解架梁难题!
雄忻高铁山西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11月14日,随着最后一孔箱梁精准落在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同河特大桥7至8号桥墩上,标志着雄忻高铁山西段1669孔预制箱梁全部架设完成。
针对山区桥隧相连及大坡度架梁复杂工况特点,施工单位投用灵活机动、自动化程度高的运架一体机,提高作业精度和安全性;同时采用收缩支腿、动态调整设备姿态等策略,克服隧道口架梁空间受限的施工难题,完成了箱梁架设任务。

雄忻高铁东起河北雄安新区,西至山西忻州,正线全长约342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忻高铁建成后,将有效加强山西与京津冀地区的交通联系。
这三项铁路工程的协同突破
不仅打通了地理空间的阻隔
更以智能建造与韧性提升的双重能力
为“八纵八横”高铁网注入了新的动能
编辑:张彩红
制图:武安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