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三门”

央广独家 2024-11-19 21:59:30

央广网北京11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1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积极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其中特别提到,对地方违背市场准入制度情况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通报一起,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依法依规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准入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三门”

江苏海安:工人在车间生产不锈钢板带 智造系统赋能传统钢铁产业

将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李超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持续完善法律政策。加快民营经济立法进程并公开征求意见,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聚焦民间投资、公平准入、融资支持等,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推动解决问题诉求。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方向。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6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截至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各种渠道收到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1234项、已办结696项,协调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大力推动有关方面持续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李超称,从统计数据和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

从投资看,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从外贸看,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3%。从市场活力看,市场消费潜能正在加速释放,比如,民营经济占比较高的网络零售增长明显加快,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增速比前9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

李超指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持续跟踪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愿意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的心声,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积极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同时,继续充分发挥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三门”

广西柳州,柳东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生产线上忙碌

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

李超介绍,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情况开展了第7批排查清理,公开通报了10个典型案例。比如,某地项目招标中限制外地小规模工程建设企业参与投标,违规要求投标企业必须在本地注册登记、设立本地分支机构,妨碍了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又如,某地违规增设风能资源开发运营准入条件,要求民企需捆绑国企共同参与风场资源开发,这是典型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

李超表示,市场准入是经济活动的第一道门槛,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第一步,落实好这项制度,才能切实保障各类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开展经营和竞争。2018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确立,清单事项大幅缩减;但在负面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增设准入条件、设置准入障碍等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重点排查、通报、整改一些地方设置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不按清单要求违规审批等典型案例,为全国层面破除类似准入障碍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更好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

李超称,截至目前已累计公开通报整改7个批次115个案例,在解决个案问题的同时,有效推动破除了一批违规增设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增加准入成本的准入壁垒,起到了“通报一个案例,规范一个领域”的效果。

李超指出,下一步将继续把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通报,作为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地方违背市场准入制度情况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通报一起,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依法依规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准入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三门”

资料图:江苏南通,北沿江高铁施工有序推进

提前下达的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 将吸纳20余万名群众就近就业

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前下达了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90.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000余个。

在此过程中,推动地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可以迅速开工建设,群众能够尽快拿到劳务报酬;同时,重点向脱贫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优先组织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返乡农民工、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依托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困难群众不仅获得劳务报酬,还能通过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提升劳动技能。

初步测算,提前下达的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将吸纳20余万名群众就近就业、计划发放劳务报酬超过27亿元;如果算上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就业、发放报酬的规模还将翻几番。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督促指导地方,推动提前批次以工代赈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切实保障务工群众更好享受以工代赈政策红利。

时讯快报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