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央广独家 2025-05-12 19:00:12

这里,海蓝,山青,水碧。

――全市森林覆盖率62.3%,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连续五年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14.6万亩、林地面积624.9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6.98万亩……

――“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肉桂八角之乡”……防城港市的生态品牌持续擦亮。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四月下旬,记者深入上思、东兴、港口、防城的农村,探访在“两山”理念指导下,防城港市如何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多维度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糯香展开幸福画卷

上思县在妙镇佛子村素有“五百年圩场,香糯米之乡”的美誉,香糯种植面积3500亩。2022年成为防城港市第一个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的行政村,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99万元,2024年达到152.03万元,实现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元。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走进佛子村,映入眼帘的是稻田连片的田园风光、香糯主题特色墙体画、民宿院落。

“欢迎大家来这里品尝用‘思奉’香糯做的上思香粽、五色糯米饭、香糯沙糕,体验香糯酒制作技艺。”4月22日,佛子村党支部书记零建威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佛子村以香糯为核心,以技术为链,建设数字乡村农业试点村,打造集果园经济、露营基地、水库康养休闲基地、稻香民宿于一体的“香糯小镇”。佛子村内修人文,外修生态,凭借文旅融合“出圈”。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这几年种植香糯,合作社给我们提供谷种,还有农业专家到村里指导如何绿色种植,香糯收割时还有公司保底收购,不像以前种出来还要愁销路。”村民陈敬尤指着香糯种植基地说,“村里好多户人家就是靠种植香糯,增加收入,在县城买了新房。”

肉桂八角富山养山

“肉桂八角之乡欢迎您”的标语宣传牌闯入视线,记者便进入了防城区扶隆镇那勤村的地界,随处可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八角林、肉桂林。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扶隆镇地处十万大山南麓,生态环境优良,是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肉桂八角)”“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八角)”“自治区级香料产业示范区”。全镇注册公司(合作社)等企业6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20多家,其中3家香料企业有出口业务。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扶隆镇肉桂八角特色产业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防城港市一直坚持把肉桂八角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优势支柱产业来打造,将肉桂八角产业与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推动肉桂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山好水出好物,十万大山的肉桂八角香飘四方。”4月23日,90后电商冯逗权正在广西勤兴有限公司的直播室里直播带货。近年来,扶隆镇吸引人才返乡发展电商直播行业,线上线下齐发力,进一步拓宽各类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冯逗权返乡创业有自己的想法:“今天的扶隆,已经闯出绿色共富的‘新范式’,我们年轻一代会继续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古渔村引来八方客

牛路村位于港口区企沙半岛东面,三面环海,拥有原生态的海滨风光,海岸线长约10公里,拥有浅海滩涂养殖地8500多亩。近年来,牛路村充分发挥傍海资源优势,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创新乡村产业模式,以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展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蓬勃生命力。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4月25日,记者走进{山古渔村,这是牛路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一个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于一体的滨海渔村。渔村周围的礁石形态各异,红树林成片,村内的车辕古树林清幽,李庄古村堡隐于其间。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西首批传统古村落、广西特色旅游名村、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村等称号。

“我们一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整合2公里生态岸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滨海民宿、滨海农家乐等,带动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站在红林碧海景观栈道上,牛路村党总支部专职副书记吴同东指着一处民宿群说。

吴同东说,牛路村为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发展,构建了以农文旅产业为主导,以渔业养殖、畜牧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为支撑的“1+3”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农育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吸引30多万人次游客前来旅游,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当天,吴同东带记者去参观食用菌产业示范园。踏入食用菌种植大棚,冰凉潮湿的气息裹挟着蘑菇的鲜香扑面而来,一朵朵蘑菇从菌棒中探出头来,长势喜人。正在大棚里采摘蘑菇的村民吴良珍告诉记者,这个是智慧蘑菇种植大棚,蘑菇长得又快又好,她一天可采摘200公斤左右。

“这种蘑菇叫秀珍菇。之所以选址在牛路村种植,是因为这里水质、湿度、空气质量都达到种植秀珍菇标准。大棚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保障秀珍菇高效生长。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符合绿色农业趋势,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广西强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包春椿说。

“渔旅融合”促振兴

??尾村是海洋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位于东兴市江平镇最南端。该村以“海、边、民”为支点,通过特色产业振兴、民族文化赋能、跨境合作深化,以“生态+文化”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海乡村旅游品牌。

跨越“山海”  共绘绿色和美乡村

4月25日下午,??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海兵指着绵延15公里的海岸线向记者介绍,过去守着金滩却不知如何开发,现在生态好了,游客自然就来了。通过实施红树林修复工程,整治沙滩面积30万平方米,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目前,还引进专业团队打造“天天小哈节”京族文化体验区。

“??尾村周边都是盐碱地,我们村科学利用盐碱地,推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苏海兵告诉记者,近年来,??尾村通过陆基圆池、小棚生物絮团等工厂化海水循环养殖技术,将盐碱地改造为对虾养殖基地,实现零污染、高产值。村里现有海水养殖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路径。

从十万大山到北部湾畔,从佛子村的绿水青山,到??尾村的碧海蓝天,这只是防城港市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防城港市跨越“山海”共绘绿色和美乡村,既展现出各美其美的独特魅力,又达成美美与共的和谐局面。如今,“村美、人和、共富”画卷正在防城港大地徐徐铺展。( 唐雄洲 廖 凌 陆飞伶 韦英奇)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时讯快报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