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卖惨营销”,不仅是对人们同情心的消费,损害公众权益和利益,也可能让真正处于困境中的人就此失去了获得帮助的机会。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网民“小松”因故意编造外卖骑手单亲父亲身份,虚构带女儿送外卖的悲惨故事,利用公众同情心骗取流量牟利,被公安机关抓获。有关此事的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男子扮外卖员带娃直播卖惨
狂揽40余万粉丝
“最后一单结束了,我俩今天一共跑了43单,赚了300多元,今天还是很顺利的,然后不小心今天给孩子脸还磕到了,还疼不疼了姑娘告诉爸爸。刷到视频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给我们点点赞。”
视频中抱着孩子的外卖骑手父亲“小松”正讲述着今天的故事,评论区来自叔叔阿姨的关心和高达43万的点赞使“小松”充满了“创作热情”,“小松”已经在各类平台发布了百余条短视频,个人主页中充满了“离开了妈妈”等字样。
靠着发布自己和女儿一起送外卖的视频,“小松”已经在各类网络平台积累了40余万粉丝,也在直播带货中取得了收益。
警方:捏造身份编造谣言
依法行政处罚!
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母亲并没有离开,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小松”也并非外卖骑手,外卖服装是他在网络平台购买的。
经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调查,于某(“小松”)对自己假冒外卖骑手身份,虚构悲惨故事,骗取流量牟得利益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于某已因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处罚。
一个单亲父亲为了抚养女儿,送外卖以维持生计,这样含着辛酸和真情的故事,任谁听了都会被触动,而这一切却都是建立在网红“小松”所编造的谎言之上。这样的“悲惨故事”,让很多网友为了支持他而购买他推荐的商品。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卖惨营销”,通过虚构人设、编造谣言,博取同情、吸引眼球、骗取流量、从中牟利。
类似“卖惨牟利”事件并非个案
《看丹观察》梳理发现,类似“博主靠卖惨博眼球牟利”事件发生过不止一次。
【“哥上北大弟辍学卖苹果”系剧本!】
10月15日,博主“我叫牛一群”发布视频称,她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卫城镇偶遇了一名当地男孩,这名男孩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困,哥哥考上了北京大学,自己却辍学在家卖苹果。视频内容感动了不少网友,然而,这些都是博主虚假摆拍的“剧本”。
【网红靠卖惨吸粉百万,直播时被抓!】
“我自幼被亲生父母抛弃,之后被养母捡回家养大……如今我带着养母艰难度日……”9月15日,辽宁沈阳警方通报:百万粉丝网红“小小努力生活”因涉嫌编造虚假身世,卖惨牟利等扰乱公共秩序,在直播时被当场抓获。4名违法行为人均已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编造“父母双亡”人设卖假货,8人被判刑!】
“身世悲惨”的女孩坚强生活,“动人故事”的背后是早已设定好的剧本;打着“助农”旗号售卖的“大凉山原生态农产品”,实际是从批发市场低价采购来的……据此前报道,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法院对“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8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处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金。
短视频创作要有“边界”。这类“卖惨营销”,不仅是对人们同情心的消费,损害公众权益和利益,也可能让真正处于困境中的人就此失去了获得帮助的机会,一直是有关部门明令整治的网络乱象。
对此,有网友表示:“太恶劣了,消费善心!”“讨厌卖惨!”
有网友认为:“支持重罚!”“永久封号!”
有网友觉得:“博人同情不值得同情!”“莫让善良之光,在你手中暗淡!”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除了我们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辨别力以警惕爱心被利用,平台方也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对这类账号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让“卖惨”博流量无路可走,共同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央广网综合公安部网安局、封面新闻、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杜晓婧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