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前列腺癌,这个病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的?普通人如何防范?

新浪国际新闻 2025-05-19 17:30:04

男人上了80岁,得前列腺癌的风险就相当高了。

这个“相当高”是指——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飙升至近10%。

去年初,还有个新闻。

美国防长奥斯汀确诊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发病第一的癌症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不是你想象的那个PC。。。)

是全球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影响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发病率在美国男性癌症患者中居首位

尽管死亡率较低,但庞大的新发病例基数,使前列腺癌成为美国死亡病例数第二位的癌症。

我国近年来,PC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病率位居男性癌症第6位,死亡率位居男性癌症第8位。

2024 年 4 月 4 日,柳叶刀发布前列腺癌重大报告。

报告指出,预计 2020 年到 2040 年,全球前列腺癌病例数将从每年 140 万增加到每年 290 万例,患病人数将翻倍;全球每年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数预计将从 37.5 万增加到近 70 万,增幅达到 85%。

乍一听如此高发及致命的前列腺癌,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更一度被称为——黄金癌症

甚至有人说,“如果一生一定要得一种癌,还不如得前列腺癌!”

一起来了解有关前列腺癌的几个真相吧!

真相一:高发病率归功于敏感的肿瘤指标

很多男人连前列腺在哪都搞不清,知道它容易得癌的就更少了。

菊花往里5cm左右,打这儿隔肠壁过去就是前列腺。

前列腺像一个倒放着的栗子,重约20克。

上面紧邻膀胱,后面靠着直肠,中间有尿道和输精管穿行。

这玩意女人没有,别跟着掺和!

前列腺癌是一种隐匿的疾病。

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

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下腹部疼痛、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等,尿道口滴白、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又容易与良性前列腺肥大疾病混淆,常常被大家忽略。

所幸的是,这个“早期”往往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那我们是如何发现前列腺癌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方法——检测血液中一种叫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的物质。

一般从55岁开始做,有家族史从45岁开始。

检查很简单,抽个血,看血清总PSA这个指标。记住!4ng/ml是道坎,没上这数就没事;4-10ng/ml,听大夫建议,要不要做进一步检查。要是上10ng/ml了,患癌几率可不小,得赶紧做个前列腺穿刺确诊。

随着现代社会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人群都接受了PSA的筛查。

因此前列腺的高发病率,实际上源于高检出率。目前,指南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PSA筛查。

真相二 绝大多数前列腺癌发现均处早期

如果确诊为前列腺癌,那么接下来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分级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由于PSA筛查的普遍性,目前绝大多数的前列腺患者确诊时都处于早期,进展缓慢,根治几率较大。

即使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长期“带瘤生存”的比例远超其他肿瘤。

2018年12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上的一项随访了29年的研究显示:“局限性低/中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2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达80.4%。”

2015年1月发表于《Sci Rep。》的一项meta分析指出:“局限性高危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7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达93.0%。”

因此,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指出:“一般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限性中、低危患者预期寿命,应大于10年。 ”  ”局限性高危、局部进展性患者预期寿命应大于5年。”

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由于普遍发现比较晚,预期寿命和欧美国家区别较大。

中国仅有不到 30% 的临床局限型患者。也就是不到1/3的患者在早期被发现。

如果能早期发现,术后再活23年的概率,有80.4%!

但新闻说,拜登已经出现骨转移。

这其实是有点不合常理的。

按拜登的医疗条件,居然是发生了骨转移才被发现有前列腺癌?

有一种猜测。因为PSA筛查造成了大量的非必要手术, 所以大概十年前,美国不再广泛用PSA了。

而另一个筛查方式是肛门指诊。如果拜登没有因为肛门指诊早期诊断,说明拜登还是相当,传统的。

真相三 治疗手段很多,不是一切了事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等。

目前,局限性前列腺癌可以选择主动监测、根治手术或放疗等方法。

转移后的前列腺癌需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法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确诊了前列腺癌完全不必“谈癌色变”。

当然,前列腺癌的发展再温顺,毕竟还是恶性肿瘤,因此规律的随访是必不可少的。

真相四 什么人会得前列腺癌?

1。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年龄有关

4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40~59岁发病率开始上升,60岁后发病率快速上升。

男人一生中的三部曲:

年轻时一不小心就得了“前列腺炎”。

中老年又逃不脱“前列腺增生”的折磨。

没准还悄咪咪中个“前列腺癌”。

本来以为长了个傲娇的器官,没想到这么惨。

还不如得个“乳腺增生”来得痛快。

男人一上45岁,得前列腺癌几率蹭蹭涨。尤其是55-74岁的老年男性,患癌率最高。

无论美国防长还是拜登,都属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

2。前列腺癌家族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林奇综合征遗传病家族人群和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者,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BRCA基因,就是让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的基因。如果男性携带,则前列腺癌概率上升。

3。吸烟和肥胖是前列腺癌危险因素

4。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

有前列腺炎病史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无前列腺炎病史者的2.05倍。

就像新闻中说,拜登“泌尿系统症状加剧”。说明他之前是有前列腺炎的。

5。部分饮食和前列腺癌有关

过多摄入牛奶或相关乳制品、钙、锌,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有关。

多摄入番茄、绿茶、大豆类食品,可能降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

2016年开展的Meta分析中,学者对纳入的11个队列研究778929例乳制品摄入分析发现:

与未摄入全脂牛奶相比,摄入全脂牛奶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为1.43倍。

多喝绿茶,多吃大豆有益。

绿茶儿茶素可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与未摄入大豆类食品人群相比,摄入大豆类食品组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了29%。

最后,做个小结吧:

避免长时间憋尿,规律饮水。白天每1~2小时主动排一次尿。

多喝水,每天饮水2000ml以上,多喝绿茶。

不吸烟,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保护前列腺健康。

出现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控制体重,减少吃红肉(猪牛羊肉),多吃大豆。

每年定期体检,做PSA、前列腺彩超或指诊。

川普的祝福,可能是难得的情真意切。毕竟大家都这个岁数了,谁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呢?

时讯快报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