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 吴佳怡)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的根基,而青年正是其中最活跃的“创新源代码”。
近日,启航向“海”2025中关村毕业季暨HiYouth创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启幕。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37所高校的毕业生代表、四海归来的海淀校友顶尖科研机构代表、科技企业青年领袖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等数百位嘉宾参加。
同期,活动现场还举办了“跨界・共生・未来”科技艺术融合展、“热AI聚场”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作品展,呈现沉浸式、互动性、学术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成果盛宴。
青春“创新潮”生生不息
余宣庆在活动论坛上进行“职探探”项目宣讲
就业指导也能像剧本杀一样有趣、沉浸吗?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直博生余宣庆带来的AI互动式就业指导与思维服务平台――“职探探”,为求职者了解行业信息和职场知识提供了创意解法。
“我发现,很多人毕业后好几年都在不断地换工作,面对专业和理想的差异,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非易事。因此,我希望创建一个有趣的平台帮助更多人进行职业探索。”余宣庆介绍,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进步,多模态图文生成及流利的对话交互为产品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职探探”平台还围绕大学生求职场景创新推出了“问涯CareerAsk”“AiCV简历王”等多个子品牌,不仅借助AI创作一系列游戏化剧本,同时搭载朋辈导师、辅导员、就业顾问等多种智能体,不仅让用户体验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还能深入了解各职业内涵,培养相关素养和判断力,帮助自我认知和行业探索,让生涯规划变得更有趣和高效。
青少年现场体验“赤壤之境”脑机交互产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设计系研究生包毅涵则展示了脑机交互技术的作品“赤壤之境”,探讨人与机器之间如何和谐共生以及共同协作等话题,同时推动脑机交互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当前,脑电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侵入式脑机接口,一种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赤壤之境’使用的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这个脑电设备就像一个头环,通过湿电极与生理盐水的配合,捕捉实时的脑电信号。”据包毅涵介绍,因为每个人的意念语言都是有所差异的,所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解读出那些复杂的脑电信号。“在‘赤壤之境’的交互设计中,系统在基础的数据库上,提炼每个测试者的高精度脑电信号,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就像智能手机重新定义了沟通,脑机接口或将开启‘意念操作’的新时代。“在未来,这项技术不会仅仅局限于科研领域,也会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比如教育、健康、移动运输及远程协作等的未来城市生活场景。”包毅涵说。
传火者团队在桐庐打造的无人机灯光秀
当前,我国无人机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陈泫宇带领传火者团队推出了《无人机飞控系统及整机解决方案》,面向无人机隧道巡检、地理测绘、光影秀等应用场景,开展无人机环境与气象监测、设施巡查、大型活动安保和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业务,为市场提供无人机整机产品与管理服务。
“上千架无人机需在有限空域完成无碰撞轨迹计算,艺术图案需兼顾立体透视变形校正。”陈泫宇向参观者介绍着无人机灯光秀的技术要点,“我们团队利用分布式算法将集群分组规划来降低计算量,同时利用仿真引擎来模拟观众视角效果并自动优化路径。”
记者发现,在传火者团队中,有来自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字农业、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人才,而吸引不同专业青年才俊荟聚到这里的共同原因,是对我国“低空经济”前景的无限希冀。
“现在市场上的无人机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广阔、技术迭代迅猛,各行各业的需求持续高涨,但我们也看到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面对这些亟待突破的瓶颈,特别是标准化这一关键挑战,陈泫宇表示传火者团队将迎难而上,以新时代青年所思、所学、所能,共绘中国无人机领域壮阔蓝图。
除此之外,在“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展区,记者还看到来自清华、央美、北交大、北理工等10余所高校的44组创新作品。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史家胡同微花园等老城活化典范,到清华永定门AR虚实交互、央美沙漠地下生态实验室等科幻场景;从北交大乡村产业空间优化、清华美院阿尔山艺术季,到北理工工业遗产重生,全方位展现跨学科协作解决城市痛点的青年方案。
政策“组合拳”频频发力
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优势突出。此次活动发布的《海淀青春合伙人启航加速包》,从四大维度擘画出青年友好生态蓝图。
在就业保障方面,海淀区已启动“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统筹字节、阿里、腾讯等300余家企业,拿出近8000个优质实习岗位。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体系“海职汇”,每年发布岗位不少于8万个,给予招录青年群体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构建技能提升体系。
在创业支持方面,海淀区提供10万平方米免费产业空间、“卡脖子” 项目资金、最高 5000 万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海英计划” 给予50万-100万元支持。“青创筑梦港” 提供全方位服务,“算力普惠” 一键触达。
据悉,海淀区还将统筹各类优惠房源近万套,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 让学子足不出校即享优惠。汇聚全国顶尖的大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开放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推出Hidea 人才卡,不断发放潮流商圈优惠等。
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发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赛”“孵”“投”“转”“融”5个方面、推出15项举措,为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的学生(含留学生)提供一系列创业支持。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构建起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全过程的支持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覆盖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保障体系,共同搭建起创新成果转化的高速通道,为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架起新桥梁。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在致辞中强调,海淀与青年有着“双向奔赴”的深厚情谊,“服务青年”是海淀创新发展的主题。他向全球青年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大家成为海淀青春“合伙人”,共绘创新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