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郭薇)央广网特别策划的《沿着纬度听中国》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将于7月7日在CCTV-10首播。纪录片以“在纬度之上 发现中国之美”为主题,用创新视听语言解码中华文明的地理密码。
7月4日上午,《沿着纬度听中国》看片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与主创团队一起,共同探讨这部聚焦北纬30°地理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价值。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秘书长付桂生长期从事戏曲文化研究。在他看来,《沿着纬度听中国》中《民间戏曲》一集,对于地方戏曲的选择非常有代表性,打开了研究地方戏曲文化的新视角。
展示了中华大地从西到东不同的文化表情
付桂生从艺术表达角度肯定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他认为,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建构中国形象,是媒体创作团队一以贯之的使命,这部纪录片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秘书长付桂生(央广网记者王综鹤 摄)
“通过纬度这样一个地域文化带,以文化视角见微知著,带领观众感受中国地域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历史的丰富性。纪录片通过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环境,为观众建构了一个异域文化环境,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付桂生说。
他认为,《沿着纬度听中国》这部纪录片是用视听文化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纬30°这条地域文化带从东部到西部,贯穿了中国很多省份,包含多民族地区。纪录片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视角,让观众看到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不同文化、不同表情。”
“这里面有很多细节,这些表情中不仅有欢快愉悦的,也有追求梦想受挫的,这些表情共同建构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老百姓究竟如何感受生活的图景,这是这部纪录片非常难得的一点。”付桂生说。
了解中国文化 戏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从戏曲角度,付桂生更是赞赏有加。看片会现场播放了谈戏曲文化的一集《民间戏曲》,展示了北纬30°戏曲文化的多元性。
“中国戏曲文化有很多种写法,这部纪录片从纬度的角度来展示,为我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付桂生研究戏曲多年,他指出,北纬30°从东边的宁波到最西部的西藏,经统计现在有348个剧种。比如,宁波的甬剧,西藏的藏戏,之间还有昆曲、越剧、黄梅戏、婺剧、蜀剧、彝剧、川剧,以及很多小剧种等。
“这部纪录片选的剧种非常有代表性,而且非常有媒体眼光和传播意识。”付桂生举例,“比如片中所选的婺剧,此前并未受到过多关注,但这两年婺剧在民间突然火起来了,因为有几个代表性的演员。他们长期在基层演戏,真正受到观众的热爱,而且自己的剧团能够通过票房盈利,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现在特别提倡美育,这部纪录片是很好的社会美育教材。”他认为《民间戏曲》这个主题角度特别好,因为中国是一个看戏的民族,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种。了解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戏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将于2025年7月7日至11日在CCTV-10与大家见面,随后将在央广网、腾讯新闻等全平台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