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冯仪)7月4日上午,《沿着纬度听中国》看片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副总编辑王薇、战略顾问王坚平以及制片人高晓蒙、总导演李晋雄等主创人员与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部聚焦北纬30°地理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价值。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常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常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张颐武作为文化研究学者,敏锐地指出纪录片对“听觉维度”的开创性运用。
“声音本身就是文明的回响”
张颐武指出,目前,在全球文化热潮中,播客文化有崛起之势。他认为,在《沿着纬度听中国》这部纪录片中,听觉元素与央广网的声音特色属性正好契合。
“这个片子做出了很好的起步,挖掘自己的天籁之声、自然的声音、大山的回响。自然的声音与人和自然的故事本身有契合度。此外,声音本身就是文明的回响,片子对戏曲部分的深入把唱腔、音乐都挖掘出来了。对声学、音响、听觉的利用,是这个片子可圈可点的地方。”张颐武表示。
如何从纪录片到“文化符号”?
对于纪录片的衍生价值,张颐武提出了前瞻性建议:“在视觉的片子里面怎么把听觉凸显得更强,可能是未来五年《沿着纬度听中国》需要考虑的。”张颐武表示,从听觉角度发掘北纬30°,是从未有过的。“未来几年,要在‘听’上立足,让它和其他作品不同。”
在传播层面,张颐武强调应强化“融媒体矩阵”思维。他还建议,可以灵活运用纪录片的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目前纪录片展现出的内容是拍摄的冰山一角,但素材是可以延伸的。例如可以后续做短视频创作、研发自有品牌。未来,以《沿着纬度听中国》品牌为基础,可以衍生出很大的商业空间。”
此外,张颐武还建议,可以继续深挖片中的人物、文化故事。“我们已经拍摄了‘海盐腔’‘川剧’这样的文化符号,同样需要持续打捞、传承。”
当地理纬度遇上视听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中国故事?央广网特别策划的《沿着纬度听中国》大型融媒体项目,以中国地理当中的“纬度”为切入角度,以“在纬度之上 发现中国之美”为主题,选取纬度线上的特色区域、聚焦特色主题,打造全媒体城市“黄金名片”。从人文地理角度揭示中国文化奥秘与新气象,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展示地域、物产、文旅的高价值品牌和内容,呈现“了不起的中国珍藏”,让广大观众能充分体验和欣赏中国之美。
《沿着纬度听中国》纪录片以季播出,计划连续制作5季。《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将于7月7日至11日在CCTV-10首播,随后在央广网、腾讯新闻等平台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