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政府网
为老年人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站点、设置老年人健身服务辅导员、提供适老化健身器材……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适时谋划建设省老年体育大学,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河南方案”。
《意见》提出,到203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有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站点,有不少于2名为老年人服务的健身辅导员;有条件的城市有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每个乡镇(街道)有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每个行政村(社区)有适老化健身器材;全省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80%。
打造“银发健身圈”
适时谋划建设省老年体育大学
建设老年体育大学,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如何让老年人体育发展拥有立体化的组织网络?
《意见》提出,支持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加强自身建设,鼓励基层发展多种类型的老年人体育组织。完善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章程,县级老年人体育协会要加强对基层老年体育工作的指导,引导乡镇(街道)老年人体育工作与文化、旅游工作相融合。
鼓励行政村(社区)“两委”明确1名人员具体负责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落实。鼓励大中型企业成立行业老年人体育组织。创新完善老年人体育组织与体育志愿者、慈善资源联动机制。
运动是良医,应发挥老年人体育健身人才的带动作用,制定推广老年人科学健身方法、规范和指南,培育一批服务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热心人、带头人、志愿者队伍。完善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培训各级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2万名以上,打造业务精通、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骨干队伍。适时谋划建设省老年体育大学。
开展场地“适老化”改造
破解老年人运动风险
合适的健身场地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建设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场地,让他们在运动中的安全有保障?
《意见》提出,要科学规划建设具有适老化功能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等项目,充分考虑老年人健身需求,加强配套运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与综合服务设施及卫生、文化、养老等专项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


规范老年人体育场馆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健身场馆设施建设。推行涵盖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和其他适老化健身项目的“3+X”建设模式。加强健身场地管理维护,确保老年人运动安全和人身安全。
加大公共体育场馆适老化改造力度,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升体育设施智慧化服务能力,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
文化赋能
从健身活动到丰富“精神家园”
丰富的健身活动是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兴趣和乐趣,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价值感、获得感的重要元素。
《意见》指出,结合元旦、春节、重阳节和敬老月、全民健身活动月等,组织开展就地就近、小型多样、文体结合、丰富多彩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健身操舞、门球等老年人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支持各地打造“一市一品”特色老年人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鼓励县、乡、村创新活动方式,加强上下联动、区域互动,推进老年人体育融合发展。
创编优秀老年人体育健身作品,培育具有民族民间民俗传统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和队伍,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非遗传承人进公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多渠道引 “金融活水”
为老年体育健身注入新动能
如何使老年体育健身发展有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意见》提出,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县级以上政府要把老年人体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全民健身工作经费预算,列支本级体彩公益金用于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数额应不低于全民健身经费的8%。
鼓励福彩公益金支持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鼓励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老年人体育组织赞助和捐赠活动经费,实现经费来源多渠道、多元化。
传播“多去运动,少去医院”“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幸福”的观念,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支持组织编写老年人体育健身丛书,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科学研究,相关行业积极拓展老年人体育健身产品,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提倡、引导老年人体育健康投资和体育健身消费,开发老年人体育健身消费市场。(莫韶华 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