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全国大范围高温持续“烤”验 气象专家解析成因

央广独家 2025-07-14 22:02:31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白德彰)中央气象台7月14日18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15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北部分地区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将出现35℃以上高温。其中,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湖北大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最高气温37℃至39℃,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宁指出,副热带高压与大陆暖高压联合,利于大范围高温维持。气象数据显示,未来一周高温不会退场,不少城市高温日数可达六到七天。

多地将现连续高温,部分区域挑战极值

预计本周,西北、华北至华南将出现大范围高温,核心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平原一带,高温持续久、强度大,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山东西部、重庆、湖北西部等地将集中出现40℃以上酷热天气。

李宁表示,从本周天气展望来看,新疆、内蒙古西部、四川盆地到黄淮、江南、华南都是高温频繁区域。其中山东西部、河南、湖北、重庆一带本周高温几乎天天见,总天数达七天。上述地区部分站点甚至有挑战同期气温极值的可能。气象部门预计,15日将是高温强度最强的一天,河北南部、河南、陕西关中等地最高气温将达或超40℃,且不少地方夜间热力十足,最低气温25℃以上区域体感昼夜连轴热。

李宁还表示,未来三天,华北到东北一带将有阵雨或雷阵雨,多为小到中雨,内蒙古中部、山东中部可能出现中到大雨且短时雨强较大。本周后半段天气形势将调整,海上新生成的台风系统可能在副高引导下趋向华南沿海,需保持关注。

北方“焖烤模式”提前开启,副热带高压成幕后推手

记者观察到,不少北方民众觉得今年热得早,热得猛,虽然还没有到三伏,但是体感上比三伏天还要热。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此前表示,近期北方的湿热天气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紧密相关。实际上,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北方地区总会出现一段潮湿闷热的时期。而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北抬时间明显偏早,因此北方地区闷热天气比往年有所提前。

气象数据显示,今年副热带高压提前北抬,比常年提早半个月。从7月7日以来的天气形势图可见,副热带高压北侧甚至延伸至东北附近,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受其中心控制地区常出现晴热天气,而“副高”边缘大量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也被输送至北方,使得北方地区在7月初就罕见地体验到全天候“蒸桑拿”感。

酷热藏“危机”:防暑防雨并重

面对持续高温,夜间闷热同样不容小觑。李宁提醒,从新疆到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至华南大片区域,白天酷热,夜晚也闷热。部分站点最低气温逼近30度,这是非常闷热难耐、极易诱发中暑的条件,民众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李宁分析,在南方,今后三天降雨减少减弱,高温区域向南扩展,江南南部、华南将呈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特点,更容易诱发中暑。16日白天江淮仍有高温,随后新一轮强降雨将波及江南、华南,本周后半段南方闷热感会有所缓和。

此外,北方即将出现的阵雨或雷阵雨虽持续时间短,但内蒙古中部、山东中部可能出现中到大雨且短时雨强较大,需警惕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等洪涝灾害;同时需关注本周后半段可能趋向华南沿海的台风系统,提前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