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新疆哈密戈壁上,距中蒙边境60公里处,一座新的“能源绿洲”正蓄势待兴。
7月15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MW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汽轮机基础开始浇筑,标志着全球单期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哈密市是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该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1500兆瓦,其中包含1350兆瓦光伏和150兆瓦光热,建成后将通过储热型光热电站调峰能力,有效解决光伏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探索“光(热)储”一体化开发作出示范。示范项目成功地将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深度融合。日间,主要依赖大容量的光伏组件发电;夜间,由光热电站担纲主角,其配套的8小时高温熔盐热系统无缝接续,持续稳定输出电力,有效转化传统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建成后,示范项目年均可提供近29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5.6万吨,将为加速新疆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实践蓝本。


据介绍,该项目计划2027年6月完工。本次浇筑的汽轮机基础是光热电站的核心结构,投运后需承载数千吨设备重量及高频振动荷载。此次浇筑混凝土方量600立方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基础需嵌入大量预埋件、螺栓孔,施工精度直接影响设备安装定位。项目位于世界最大风区之一,不仅被多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场环抱,还需直面荒漠极端环境的严酷考验——建设环境恶劣,气候变化大,冬季气温低至零下40℃,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物资供给困难,年施工窗口期仅7个月。为此,投资集团动员项目全体参建单位及员工发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能建精神,凝聚基层党支部的集体力量。在项目现场成立施工现场联合党支部,顺利按期实现吸热塔筒体封顶及首片定日镜安装的工程节点目标。这座计划于2026年7月全容量并网的超级工程,正将荒漠阳光转化为稳定绿电。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