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高招录取不产生附加费用 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均为诈骗

央广独家 2025-07-22 09:59:16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季,是诈骗分子伺机作案的“高发期”。近期,部分考生反映有高校电话联系,询问是否愿意就读学校等。此类来电是真是假?考生对其真实性难以辨别。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提示,高招录取不产生附加费用,凡是以高校招办工作人员身份,利用“录取资格审核”“保证金”“学费预交”等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均为诈骗。

这些联系属于正常沟通,可放心

录取期间,有些高校因录取需要联系考生,可能会征求考生就读意愿。具体来说,为提高考生的报到率,不浪费学校的招生计划部分,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可能会在录取阶段通过电话联系考生,就录取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征求考生是否就读该校的意愿,并让考生予以确认。在此提醒考生,大家在确认是否就读意愿时一定要慎重,因为一旦放弃就读,只能参加同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

此外,考生也需掌握辨别来电真实性的方法,确认是否为自己填报的高校所拨打。比如:可登录志愿填报系统,查询所报院校专业组的调档线,判断自己是否达到该高校的调档要求(若未达线却接到“录取相关电话”,需提高警惕);可主动询问对方“我填报学校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二专业志愿等分别是什么”,以此验证对方是否为学校招办工作人员。

需要特别提醒各位考生的是,正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一旦涉及,均为诈骗。

这些联系务必警惕,谨防诈骗

当然,一些不法分子也常在录取期间以电话联系等方式实施诈骗,若遇到以下情况,务必提高警惕。

第一种是“谈钱”。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以“录取资格审核”“保证金”“学费预交”“赞助费”“报名费”等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均为诈骗。

第二种是“夸海口”。以所谓的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的身份,声称“花钱就可修改志愿”“花钱就能争取补录名额”“花钱就能保录取”的,均为诈骗。

第三种是“加微信、点链接”。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以“核对录取信息”“预交学费”“领取助学金”等名义,要求考生或家长添加指定微信好友,或点击附带的“官方链接”进行操作。这些微信往往是骗子的私人账号,链接则可能是钓鱼网站(用于窃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如果对接到的电话存疑,可以先行挂断,通过高校官网查到学校招生办公室官方电话回拨核实。

(央广网综合四川教育考考试院、阳光高考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