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N报道,特朗普政府不顾马丁·路德·金家人反对,公布了长达25万页相关文件


△BBC报道,马丁·路德·金的多数家人指责特朗普政府公布档案,表示这些文件的发布,必须放在完整历史背景中来看待
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解密并公开超过23万页联邦调查局(FBI)关于马丁·路德·金的历史档案。这批档案详尽记录了FBI在1960年代对马丁·路德·金长期实施监听、监控及名誉打击的过程。此举被特朗普称为“揭示历史真相、回应公众期待的关键一步”,但也引发马丁·路德·金家属、民权组织、历史学界与公众的广泛争议。
这些档案中不仅包含FBI对马丁·路德·金住所和通信的监听记录,也涉及其私生活的详细资料,包括所谓婚外情的音频片段、“匿名恐吓信”及心理战文件。此外,部分资料还揭示了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的调查过程及对嫌疑人詹姆斯·厄尔·雷的全球追缉。尤其引发关注的,是FBI高层关于“瓦解马丁·路德·金公众声誉”的备忘录,显示出政府机构曾系统性干预民权运动的政治操作。
是否应公开?争议多年
关于是否公开这些材料,美国国内长期以来存在剧烈争议。马丁·路德·金的子女马丁·路德·金三世与伯妮丝·金均表示强烈反对,称材料中大量内容涉及未经授权的私人监听,且可能被公众误读、放大或恶意剪辑。他们呼吁应在学术与历史语境下谨慎处理这些文件,而非仓促发布。
民权组织则普遍认为,档案揭示的是国家机器对一位非暴力和平领袖的持续骚扰与打压,贸然公开将可能再次伤害马丁·路德·金的个人形象与其历史贡献。
而学术界则态度不一,有研究者呼吁开放档案以实现历史透明,有助于还原FBI在冷战时期压制异见者的真实面貌。
特朗普为何此时推动公开?
特朗普在声明中称,解密马丁·路德·金档案是“揭露历史黑幕、保障知情权”的一部分,延续了他年初解密肯尼迪遇刺案档案的行政令。
△《纽约时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此时解密文件,意在转移公众对其爱泼斯坦案的注意
然而,批评者认为,这一举动正值其政府面临多项舆论和司法压力之际,档案公开或有转移视线、重塑政治姿态的考量。
目前,美国正进入2026年国会中期选举筹备周期,特朗普政府在文化议题与制度透明方面持续布局。包括FBI改革、教育议题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操作,均体现出其“反建制”“还原真相”的政治叙事逻辑。在这一语境中,解密民权运动领袖所受打压的历史档案,也成为其政治议程的一部分。
民众反应:历史创伤再被揭开
档案公开后,引发美国社会复杂反应。不少非裔美国人表示愤怒与伤痛,认为这一做法是在未征得家属同意、无保护性语境的情况下,将历史创伤再次摆上舆论前台。一位亚特兰大的民权活动者表示:“我们并不反对真相,而是反对以政治手段处理真相。”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历史研究者等公开表示支持,认为这些材料有助于揭示FBI过去如何将国家权力用于政治控制,有助于未来制度改革与问责。
△Timesnow报道,包括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梅多斯等在内的一些特朗普政府官员否认政治动机,称解密文件旨在推动政治透明
特朗普高调解密带来的深层影响
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已相继解密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案、“通俄门”调查内部材料,以及与爱泼斯坦案相关的部分司法文件。这一系列高调的历史档案揭秘行动,不仅刷新了联邦政府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操作边界,也在美国社会引发深层影响。
一方面,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关注情报机构、执法机关过去所扮演的政治角色;另一方面,政治极化与阴谋论传播进一步加剧,部分档案在社交媒体上被断章取义、被用以佐证对建制派的不信任情绪;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选择性揭秘”模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特朗普是否真正为了透明而公开?还是以此制造叙事优势、削弱政治对手?
从历史视角看,特朗普政府无疑正在重塑“国家记忆”的诠释权。这种操作既可能为历史正义打开窗口,也可能让“文件政治”成为新的意识形态战场。
马丁·路德·金的影响早已超越个人,他所承受的制度压迫也映射出美国政府在关键历史节点如何对待反对者与改革者。特朗普政府此时推动档案公开,既可能成为推动制度透明的契机,也有可能引发关于“如何讲述国家记忆”的新一轮文化争夺。
在历史与现实、尊重与揭示之间,这场围绕马丁·路德·金档案的公开争议,注定不会止于文件本身,而将持续在美国社会深处激起波澜。(央视记者 武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