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我们鼓励更多挺膺担当的勇气,也期待每一次善意的释放。
近日,武汉大学发文表扬了一名校内医学生处理了一起航班上突发的急救事件。今年7月19日,一架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机上一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孙毅杰和机组人员分工合作,患者转危为安。文章发布后,大量网友也为孙毅杰点赞,不过也有网友有不同意见。
事件经过
7月19日,孙毅杰乘坐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他听到机上紧急寻医广播后,他立即前往查看情况,发现一名二十多岁的女生靠在座椅上脸色苍白、双手颤抖,后得知其头晕、手指发麻、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
在向其了解过往病史时,这名女生告诉孙毅杰,她有过猝死生还、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他观察到,女生的神志有些涣散,瞳孔直径也有点放大,而且对答能力越来越差。
孙毅杰表示,他当时的操作很简单,是一些基本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脉搏、神志、呼吸、心率,再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为其量血压、查血氧饱和度。处理操作也很简单,就是让她吸氧,随后平卧。这名女生的情况逐渐好转。
女乘客提出向孙毅杰送上锦旗
几天后,孙毅杰回访了她,对方称情况比较稳定,并说等孙毅杰回到武汉后,要为他送锦旗。
航班乘务长向孙毅杰表示感谢
武汉大学发文表扬
对于孙毅杰的义举,武汉大学发文表扬,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毅杰用行动证明,医者的仁心是青春最闪耀的勋章。”
医者仁心,医学教育并非单纯的技艺传授,同时也是引导和培育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学校对此进行宣传,正是以生动案例教育和鼓励更多即将走上医师岗位的学子们:精湛医术是行医的基石,崇高医德与担当精神则是一名优秀医师的精魂。
当事人:我知道边界在哪里
7月27日,孙毅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飞机上建议乘客低流量吸氧、平卧的操作是基本急救常识,不涉及处方权,也不涉及注射、输液、特殊药品使用等操作。“我一直有个信条,就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我知道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知道边界在哪里。”
孙毅杰在飞机上复盘抢救过程,并提出后续建议
孙毅杰提到,在他看来,在飞机上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呼吸心跳停止,“这种情况就地和机组人员一起进行心肺复苏就可以,如果不危及生命也不需要在飞机上完善诊断和治疗,最重要的就是稳定生命体征,掌握操作原则和动态观察。”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性命攸关时刻,孙毅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挺身而出。体格检查、吸氧、测量生命体征……一系列处置措施,体现着孙毅杰的冷静与专业素养。正是这份专业,让他有勇气和胆量“站出来”。
律师:见义勇为不承担责任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杜洁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均认为,结合孙毅杰的行为,其符合“见义勇为”的四大核心要件:无约定义务;无法定义务;为他人权益;紧急救助。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的立法目的是“解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鼓励社会公众互帮互助”。
人命关天还要用条条框框压制?
不少网友称赞其见义勇为。然而,也有人质疑其“临床知识匮乏、没有执业资格”。对此,网友们表示,“有质疑精神很好,不要不分状况就质疑,自觉严谨,实则扫兴还寒心。”
危急时刻,我们鼓励更多挺膺担当的勇气,也期待每一次善意的释放。对于一些网友质疑的“风险高”,也正如孙毅杰给许多同学们的建议,遇到这种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这件事,你怎么看?
来源:央广网综合潇湘晨报、大河报、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毛嘉淇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