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生态环境部: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

央广独家 2025-07-29 16:00:47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汪宁)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2月份,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9部门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接下来,将有序推进任务落地实施,立足统一监管职能,系统构建监督性监管体系。此外,还将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另外,聚焦关键技术问题,保护国家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

张玉军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总数量达到创纪录的500余万只,“高原精灵”藏羚羊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10万只增加到目前的超过40万只,朱q从最初发现时仅有七只,濒临灭绝,到目前突破1万只。这些都充分印证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显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从防危止损逐步向系统恢复转变,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中国贡献。

张玉军介绍,为了保留和改善野生动植物休养生息处所,生态环境部持续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协同林草等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承载力,为野生动物建设美好家园。此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全国生态质量持续改善。连续8年持续组织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专项行动,减少人为干扰导致的野生动物扩散。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实现动态清零。

张玉军表示,针对局地非法捕兽、捕鸟贩鸟等行为,林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鸟类保护和野猪致害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部门间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会商等联动机制,加强依法处置。同时支持公益组织、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开展缓解人兽冲突的社区综合试点。

他还表示,推动法规政策落实,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赔偿机制。指导地方政府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等政策指南,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控、致害补偿和赔偿等工作。云南、陕西等20多个省区市因地制宜,相继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明确补偿标准与范围。2024年,仅野猪致害补偿,财政支付资金超1亿元,惠及7万多户受损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