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洗脱”所谓的罪名,正在留学读研的刘先生,在嫌疑人的蛊惑下,专程回国,欲缴纳百万罚款以配合所谓的调查,所幸银行柜员和民警及时发现并劝阻,保住了98万元。
7月17日11时左右,一男子来到位于郑州的一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欲现场提取98万元存款。办理过程中,银行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询问取款用途,该男子表示这笔钱是用于房子装修,并出示了一份签订于3天前、总金额98万元的装修合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郑州市南五里堡支行营业主管 王媛媛:发现客户在跟我们沟通过程中,整个人都在发抖,整个人比较紧张,我觉得客户不太正常。
工作人员核实发现,这张银行卡在3天前于上海新办,男子还声称需要全款现金支付装修款。工作人员心存疑虑,就与辖区反诈中心民警取得了联系。
很快民警就赶到现场。经过询问,该男子姓刘,27岁,上海籍,系澳大利亚在读研究生。民警根据刘某提供的装修地址进行核实,发现该地址纯属虚构,合同中的信息也是漏洞百出。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大队民警 刘浩然:该合同内容中缺乏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第二个是填写的信息也有问题,装修方身份证号缺几位。
民警察觉,刘某极可能遭遇了典型的诈骗,决定将其带回反诈大队,并紧急联系其家人。
自称中国警察
诱导受害人陷“涉案”恐慌
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耐心劝导和案例讲解,刘先生终于意识到身在异国的他落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跨国骗局当中。
刘某告诉警方,今年6月15日,在悉尼留学的他接到一通自称当地卫生部门的电话,对方声称他在某医院有预约记录,要求其提供机主信息核实,虽然他当即表示该手机号并非本人所有,但对方却要求其必须提供中国警方出具的相关证明,并迅速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中国警方”。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大队民警 刘浩然:转接之后电话那头自称是中国警察,过了一会儿告诉他,他名下有张银行卡,涉及一起跨国洗钱犯罪案件,需要刘某配合调查。
起初受害人刘某并不相信,但当对方准确说出他的个人信息后,刘某逐步放下了戒备。
受害人 刘某:前两年出差所住的酒店记录,乘坐过的高铁等交通方式,还有一些银行卡的开户信息,再加上其他出入境记录他们也都有。
在持续施压过程中,对方声称刘某即将面临600天的刑事拘留,但是可以通过缴纳170万元保释金免除处罚。
为获取信任,对方表示,体谅刘某的学生身份,已经为其“垫付”70万元,并出示了相关公文信息。这些所谓的官方文件让刘某深信不疑,于是他以学校“验资”为由向父母索要了98万元。受换汇额度限制,嫌疑人提出让其回国提取现金现场缴纳罚款。7月13日,刘某按照对方指示返回国内。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大队民警 刘浩然:7月15日对方要求刘某赶到郑州缴纳保证金。7月16日,对方要求刘某预约取现。
警方介绍,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犯罪分子往往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逐步诱导受害人陷入“涉案”恐慌。受害人在被深度洗脑后往往对劝阻置若罔闻。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大队大队长 张杰:提醒大家,以账户交易异常,需要冻结账户为由,以拘留相要挟,相威胁,以缴纳保证金为解决途径的就是诈骗。父母在关心关爱子女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子女资金链需求是否异常,一旦出现异常请及时与子女沟通,问清原委,防止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