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丽霞介绍,孩子“坐没坐相”“高低肩”“驼背”有可能是脊柱侧弯的表现,也可能是不良姿势习惯导致的。
教家长初步判断的方法:
一是让孩子脱去上衣,自然站立。从背后观察双肩是否等高,两侧肩胛骨最下端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双侧腰部皮肤褶皱是否对称;
二是弯腰试验。让孩子双脚并拢,缓慢向前弯腰至90度,家长从后方观察孩子背部是否对称平坦、是否有一侧隆起,即“剃刀背”现象。
如果孩子有上述异常之一,高度怀疑脊柱侧弯的,需要到医院请医生确诊。
有些家长认为“轻度的脊柱侧弯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不用治”“脊柱侧弯只影响外观,不危害健康”,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轻度脊柱侧弯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好转,若不干预,可能随年龄增长或骨骼发育加重,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脊柱侧弯要在骨骼生长窗口期及时干预,一般来说女孩10―13岁、男孩12―15岁时期骨骼生长快、柔韧性好,通过非手术手段干预就能有效控制侧弯进展、改善侧弯程度。
错过窗口期,骨骼定型后矫正难度会大幅增加。脊柱侧弯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体态不良、姿势异常,重度脊柱侧弯还会引发疼痛、心肺功能受限等,同时孩子还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目前,对轻中度(脊柱侧弯角度40度以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大多采取保守治疗,一般来说20度内可采取脊柱侧弯特定性训练,20~40度需佩戴定制的支具并结合特定性训练,脊柱侧弯角度超40度则需要考虑手术矫正。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史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