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充电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出行必备物品,但由于充电宝的质量或使用不当等问题,从而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并不少见。下面先来看几个案例。
突发冒烟或自燃
充电宝起火事件频发
11月9日,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长沙地铁一列车车厢中,一个背包突然冒出浓烟。旁边一男子迅速用脚反复踩踏背包,试图灭火,但现场仍然白烟不断。随后,列车工作人员迅速拿来灭火器,才将火扑灭。后经地铁工作人员确认,是乘客携带的充电宝突发自燃,所幸处置疏散及时,并无人员伤亡。
类似惊险一幕也发生在新疆。今年8月,喀什一酒店大厅内公共场所视频显示,一游客身上的挎包突然冒烟,很快“砰”的一声燃起大火,火星四溅,引发现场一片惊呼。游客赶紧将包甩出,工作人员闻声赶来,发现起火的就是充电宝。工作人员立刻拿来灭火器将明火扑灭。

就在大家松一口气时,充电宝再次冒起浓浓白烟。酒店经营人赶紧请工作人员用扫把将充电宝清走,没想到扫把刚接触充电宝,现场又腾起一团明火。工作人员迅速用簸箕将充电宝清理到室外,用大量清水将火扑灭。
除了公共场所,也有充电宝在家起火的情况。
去年9月,湖南张家界一居民家中的摄像头显示,早上六点多,客厅沙发上突然迸发火星,很快呈爆炸燃烧状态。仅仅三秒钟,火星就将沙发点燃,火势迅速蔓延。业主被浓烟呛醒后迅速报警求助,消防员赶来后将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过充 高温 强力挤压
都可能导致充电宝自燃
那么,充电宝为什么会突然冒烟起火?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呢?
充电宝主要由外壳、电芯和电路板三部分构成。其中电芯是充电宝的核心部件,负责储存电能,通常为锂离子电芯或锂聚合电芯。据介绍,充电宝长时间过度充电,会让电芯处于高压状态,加速老化和电解液分解,增加起火风险。

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 刘振东:在过充试验中,我们把充电宝电芯放在5到24伏电压,12安电流下持续充电,功率大概相当于我们日常快充的两倍。

试验显示,充电三分多钟后,电芯开始缓慢膨胀,大概八分钟,电芯膨胀得如小气球一般,此时开始冒起白烟。随后充电继续,大量白烟从电芯喷出。过充进行到9分30秒时,电芯发生爆燃,有火舌像烟花一样喷出,迅速将电芯烧焦。

携带充电宝旅行时,严重挤压、碰撞也可能导致充电宝发生危险。模拟挤压试验中,工作人员向一个充电宝持续施加大约90公斤的重量,充电宝外壳快速变形,内部电路裸露,里面隐约有火花闪烁,同时持续冒出白烟。模拟被尖锐物品穿刺时,充电宝反应更加剧烈。尖刺进入充电宝的瞬间就发生了鼓胀、爆炸,大量白烟持续喷出,并有火光冒出。

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 刘振东:挤压、穿刺会引起充电宝内线路短路导致起火,这也是乘坐飞机托运行李时,不允许在箱包里托运充电宝的原因。飞机如果遇到颠簸,充电宝有可能会因此遭到破坏,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起火、爆炸等严重后果。

充电宝遇到高温也十分危险。消防员将充电宝放在一个正在燃烧的火桶旁,大约5分钟,充电宝的外壳冒出了明火。大约10分钟后,充电宝内部的锂电池被引燃,发出喷射状火焰,白色外壳被烧黑。

长沙市岳麓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 孙若玲:充电宝的电芯通常由几块锂电池拼接组成,而锂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极不稳定,在摩擦、碰撞或遇热时容易产生高温和火花,甚至自燃。
充电宝起火
以水灭火效果更佳
一旦遇到充电宝起火,又该如何科学扑救呢?
消防模拟试验中,消防员首先使用干粉灭火器对准起火的充电宝喷射,明火很快被扑灭。然而测温枪显示,充电宝的表面温度高达293.5℃,依然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复燃。随后,消防员对另一个起火充电宝采取大量清水扑救,明火快速熄灭的同时,充电宝表面温度也明显下降。

消防员提示,用水扑灭充电宝火灾时,应持续在火点上浇水,明火熄灭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将充电宝放进大量水中彻底降温,避免复燃。

长沙市岳麓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 孙若玲:干粉灭火器的渗透性和降温效果比较差,在应对充电宝着火时效果并不理想,而水能够渗透到充电宝内部,有效灭火并起到降温作用。
选购和使用充电宝
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选购和使用充电宝时,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购买充电宝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特别注意有无CCC认证标志。
其次,不要盲目选择大容量产品,出行注意避免重压和强烈震动,尽量存放在通风、干燥处。
夏季不要放在车内暴晒,冬季要注意远离暖气、厨房等高温或有火源的区域。充电宝充电尽量使用原配充电线和插头,不要长时间整夜充电,充电时应远离衣服,纸巾等易燃物。
最后,充电宝的一侧通常有一个可循环使用年限的标识,不要超期使用,如果出现鼓包、破损、过热或充电慢、续航差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