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7日消息(记者 果君)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事表示,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刘玉光介绍,教育部在推动政策落实方面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强化部署落实。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后,尽快部署实施,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各地对幼儿园园长及资助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夯实数据基础。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幼儿园在园儿童学籍信息管理,精准审核在园儿童数据及受助信息,强化与相关部门数据的对接共享与交叉稽核,做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为政策实施和资金拨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全国幼儿园数量多、分布广。教育部、财政部将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跟踪评估实施效果,指导各地不断优化政策举措,真正把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中提到要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对此,刘玉光表示,从2011年起,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各地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政府资助为主、幼儿园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多年来,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持续支持引导地方巩固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已出台省级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各地政策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他表示,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在研究设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时,充分考虑了与现行资助政策的衔接问题。国办《意见》明确在实施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的同时,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
刘玉光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综合考虑学龄人口变化、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与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形成合力,做好兜底保障。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也将适时研究建立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