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口碑传播的循环效应,相信观众起立鼓掌的声音。
时隔两年半,浪浪山的小猪妖又与我们见面了!
2023年,国产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惊艳四座,里面那个想要离开浪浪山的小猪妖,让无数人产生共鸣。
如今,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正在热映。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7日9时,《浪浪山小妖怪》上映6天的总票房已突破2.6亿元。
小猪妖组团西行
“无名之辈”也值得被书写
两年前,《小妖怪的夏天》以主角小猪妖作为“努力打拼的无名之辈”缩影,引爆观众的情绪共鸣。今年,由原班主创团队打造的动画电影把“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这句呐喊扩展成一部118分钟的“西行生存指南”。
“背锅侠”小猪妖、身披袈裟的蛤蟆精、社恐发抖的猩猩怪、被强行闭麦的黄鼠狼精,组成一支荒诞又热血的“草根取经团”,踏上一段笑泪交织的西行冒险之路。
导演於水说,《西游记》原著中,有妖怪试图取代唐僧一行去取经的桥段,这也成为他创作的起点:小妖怪们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想法?他们又会出于怎样的原因,去干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他觉得,小妖怪可以是鲜活的,有自己的故事――或许弱小,但并非天生邪恶;或许服从,但仍有自己的善恶判断。
就这样,於水将聚光灯打在了一群小妖怪身上。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央广网发 出品方供图)
电影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说:“这些小妖怪,可能在别的故事里只是数字或者是背景人物。可我们想,他们也在努力生活,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就像我们大多数平凡人一样。”
导演於水:我们没有翻江倒海的神通
但可以用心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到底该用怎样的形象去演绎这些小妖怪呢?
於水想要找出“最草根”的动物,最终瞄准了小野猪、蛤蟆、猩猩、黄鼠狼――无论在文字还是影视作品中,它们都很少被注意到。
电影在人物塑造上,赋予了这些小妖怪完全不同的性格。设置这种反差,除了想营造喜剧效果,於水还有着特别的思考:“四个小妖怪从未见过唐僧师徒,性格上存在反差的设定是合理的。他们靠着想改变命运的一腔热血便踏上了这条路,敢想敢干,这也是令人动容的地方。”
於水将自己的理想注入到了角色中,也让不少网友在其中窥见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我们没有翻江倒海的神通,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但依然可以用一颗勇敢出发的心,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小妖怪们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正是为普通人写就的故事。
水墨意境中的东方美学
浪浪山的山原来是山西的山
在於水看来,能让大家产生广泛共鸣的,不外乎这三个层面:“首先是传统符号,比如中式建筑、灯笼等;其次是中式审美,比如留白技艺和水墨画;第三点是情感认同。”
浪浪山的山原来是山西的山
不少观众发现,电影里,不少庙宇楼阁上都有山西古建筑的影子。
这不仅因为导演於水是山西人,同时他也想把韵味十足的中式审美融入到作品中。他说,每次去采风看到这些古代建筑,就仿佛跨越时空,与那个时代的工匠对视,这种令人震撼的共鸣让他想要落泪,想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这种美。
水墨意境中的东方美学
这部电影既延续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风格,借鉴传统水墨画的用笔、渲染方式,再结合现代光影、透视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既有真实感又兼具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独特画面。
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央广网发 出品方供图)
为了在大银幕上呈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充满奇幻想象的“浪浪山”世界,影片汇集了一支超600人的制作团队,精细制作超1800组镜头,打磨2000多张场景图,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完美融合,每一帧都是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流动画卷。
《浪浪山小妖怪》海报在上海影城展出(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陈廖宇在此前的首映现场分享了电影背后的“笨功夫”:为了让小猪妖的耳朵在风里颤得真实,团队把国画技法逐帧分拆,“动画的尽头是手工”。
为什么“小妖怪”能火出圈?
从之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再到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聊斋・兰若寺》《罗小黑战记2》,近年来国产动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浪浪山小妖怪》更是将观影热情再度推高。
每个观影者几乎都可以基于生活和个体认知从《浪浪山小妖怪》中找到共鸣和共情点。如果说票房反映的是电影的含金量,那么观众评价则反映出它的含新量。匠心打底、创意赋能、IP化的叙事逻辑,构筑了“话题流量―观影留量―票房增量”的可持续转化路径。这类作品为中国电影消费市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开拓了新的路径。
在上海影城,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打卡装置吸引观众驻足(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文艺创作要走出新路,就要拥有前人未有之思路。既要学习和传承前人,又要敢于突破和写意。相信口碑传播的循环效应,相信观众起立鼓掌的声音。
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看来,电影从不缺技术,缺的是如何替观众把心里话说出来。“我觉得《浪浪山小妖怪》开辟了一条国漫崛起的新路径,就是把中国动画的水墨、水彩二维呈现方式和《西游记》这样的大IP结合,同时和现在各个年龄层观众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一条道路。”
小猪妖用一把钉耙撬动了暑期档,也撬动了中国动画的下一程。
四个籍籍无名的小妖怪,去西天取经仿佛是天方夜谭,但於水觉得,在这场冒险的旅途中,他们每一个都得到了修行。
猩猩怪从不敢出洞的“大哭包”,到为了朴素的善念大声喊出那句“我是齐天大圣”,蛤蟆精从左右摇摆,到在关键时刻加入“取经小队”抗衡强敌,黄鼠狼精为了梦想愿意挑起沉重的行囊……小妖怪们没有成为孙悟空,却也能斩妖除魔,他们不是西游故事里的主角,也可以去做想做的事。
影片结尾,这个假冒的取经小队成了村民心中的英雄,却没来得及说出各自的名字,这让不少观众感到好奇,他们究竟叫什么?
於水说,他曾想为小妖怪们取名字,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我们的名字最终可能也不会有人记得,小妖怪们也是,他们代表着芸芸众生,这也与影片的英文名《Nobody》相呼应,那就是‘无名之辈’。”
於水想要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将自己困住的浪浪山,很多时候这座山仅仅只是我们的世俗观念,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勇敢迈出第一步。即使没有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那踉跄几里地也值得被歌颂,正如影片结尾所说:“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
“孩子从头笑到尾,大人却看哭了”
愿我们,都能勇敢出发!
你最喜欢浪浪山里的哪个角色?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广网上海频道、央视新闻、网友评论等
记者:林馥榆
本期编辑:蔡梦雨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