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绵延千里,如脊梁般纵贯山西东部。太行一号线旅游公路蜿蜒其中,恰似一条穿梭时空的纽带,重新唤醒了山坳中的抗战遗址、感人故事,也见证了老区振兴、共同富裕的历史蜕变。
这条路是太行精神的“活化”长廊。沿路而行,八路军总部等重要机构长期驻扎在此,留下无数团结御侮、血战到底的英雄壮歌。
如今,在山西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景区的太行数字体验馆,游客换上八路军军装沉浸式体验保卫战。太行山里的石头房也升级为生态民宿群,红色记忆赋能全域旅游,因地制宜的产业振兴图景,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
从首个大捷到向“新”进军
踏上115级台阶,对应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这是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将帅广场到纪念馆主馆的必经之路。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争夺高地、白刃战、浴血奋战的战士……”馆内讲解员景洁宇声情并茂地讲述当年的战斗情景。
站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向下俯瞰,当年的主战场乔沟依然清晰可辨。两侧陡峭的崖壁间一条4公里多长的狭窄道路直插关前。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此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个大捷。
“日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我军不仅缺乏重武器,就连步枪和大刀也不充足。”景洁宇介绍说,战斗打响后,战士们就冲下山坡与敌人缠斗在一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一场鼓舞人心的胜利。
如今,平均每年有50多万人次来纪念馆瞻仰学习,人们在感慨八路军战士艰难取胜同时,更是感慨,昔日贫瘠的山区,如今向“新”进军颇具成效。
平型关大捷所在地灵丘县,气候寒凉,全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左右。目前,已有京东、秦淮等25家企业相继在灵丘投资,利用“天然空调”优势,打造大型算力基地,服务器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正在加速“新能源+算力”闭环。
为国铸剑的军工情怀
深入太行山腹地,藏着一个巍峨壮丽的峡谷秘境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八路军将“掌上明珠”――黄崖洞兵工厂就设在这里。
当年,从上海,到延安,到山西黎城县黄崖洞,南方人沈丁祥来到人迹罕至的太行深处,投身兵工厂创建。在这里,他遇到了相知一生的革命伴侣。
日军疯狂频繁扫荡,设备、原料极度缺乏,技术、工艺更是落后。但老一代兵工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缸塔法”制造硫酸、“窑炉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坩埚炼铜锌”升级枪弹,用了大量“土办法”,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随着一个又一个人民的胜利,黄崖洞兵工厂“开枝散叶”,孕育出一批军工企业,培养的军工人才支持了十多个省份的三线建设,成为“人民军工摇篮”。
从黄崖洞,到北京,到重庆,沈丁祥夫妇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新中国四处奔波,挥洒激情。叶落归根,夫妻二人的晚年愿望就是将骨灰撒在魂牵梦萦的工厂遗址下。新世纪初,黄崖洞前,立起了这对革命夫妻的雕像。
很多次,全国劳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周建民带徒弟来到雕像前鞠躬致敬。“那时,制造火药会在身旁挖个坑,有意外就扑进去,条件实在太简陋了,有好多人遭遇了不幸。”每次,周建民总要把先辈们的故事再讲一遍,还现身说法,“如今,有了‘产改’好政策,当工人也有奔头,也可以挣年薪!”
红色旅游向多元场景转变
“冀南银行的存款是怎么来的?”走进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游客仿佛穿越到80多年前,可以向战斗在太行山的卫生员、学生、记账员等提问。
“存款一部分是八路军军费和筹措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是吸引当地老百姓将钱存到银行,我们也会付给储户利息。”记账员流利回答道。
作为全国首家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这里汇聚了近3000万字文史数据,身着灰蓝色八路军军服的数字人“红星杨”是馆内“明星讲解员”,耐心为游客解答历史问题。
“红色旅游如今更多地向多元场景转变,当游客获得更加沉浸的旅游体验,红色旅游将更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赓续传承、深入人心。”武乡县全域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游客中心负责人赵娟表示。
近年来,山西各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创意和新表达方式,加快数字赋能,焕活红色资源。在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等20多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设置了数字互动体验区,让红色资源从档案馆里的资料、博物馆里的展陈中“走出来”“活起来”。
此外,山西还编创了实景剧《太行山上》、实景剧《左权》、舞台剧《漳水回澜》等红色演艺作品,运用声光电等特效,震撼演绎太行军民的抗战故事,部分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实施免费观看,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车轮飞驰,尽览大美太行的壮丽风光,寻访星罗棋布的红色遗址,耳畔仿佛回荡着《在太行山上》的激昂旋律,不禁让人感慨在党的领导下太行儿女书写了改天换地、奋发图强的历史新篇。(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