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日),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通过70余种文献实物以及互动体验,让观众走近这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学术的“百科全书式”文献总集及其传承历程、整理出版成果,了解其背后穿越时空的文化接力。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单元,以时间为轴,通过系统性的学术梳理和珍贵的文献实物展示,全面回顾文澜阁《四库全书》颁藏杭州、历经劫波、三度补抄、抗战西迁、整理出版、传藏全球的文明传承历程,深刻诠释“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时代主题。
一整套1559册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集体亮相,同时展出的翻拍相机、拍摄支架等,真实还原了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的完整历程,2005―2015年,历时十年,1559册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精装版全部印制完。从乾隆帝诏修到三次补抄,从战火西迁到影印重生,目前,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已入藏全球上百家重要机构,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之一。

《四库全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因分经、史、子、集,故名四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历史上曾抄过7个版本,分别藏于全国7个地方,文澜阁就是其中之一。因战乱损毁后,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三次大规模补抄,内容更加完整。此次展览中,表现丁氏抢救和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3个书画长卷是首次在北京公开展出。国家图书馆也精选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各一册配合展览展出。

展厅中还设置互动补抄体验区,通过提供文澜阁《四库全书》抄本的描红页,让观众亲身体验古籍的抄写过程,感受传统抄书的乐趣。本次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六展厅免费展出,将持续到11月26日。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 高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