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爷爷的“双桨”

新浪国内新闻 2025-08-14 21:40:12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爷爷教我的这支歌谣,是记忆里最暖的光。他这辈子只哼过这一支歌,却用38年讲台岁月、50年党员生涯,把歌里的力量酿成了家风的底色。后来才懂,他的“双桨”,一桨划向孩子们的未来,一桨撑着乡亲们的期盼。​

爷爷是山村孩子们的守护者,扎根讲台半辈子的老教师。当年,山寨偏远,离乡镇十多公里,山路崎岖难行。孩子们的教育,成了悬在乡亲们心头的难题。唯有爷爷,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一间教室,一面黑板,几张破旧桌椅,加上他和十几个学生,便撑起了大山深处唯一的学堂。

每到开学前夕,爷爷总会背起那只旧背篓,徒步往返二十多公里山路,去乡里的中心校领回沉甸甸的教材和作业本。常有学生因家境艰难,为教材费发愁甚至想辍学,爷爷便踏着蜿蜒山路,挨家挨户去家访、劝学。那句“不能让娃们被耽误了”是他常挂嘴边的话,甚至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地一次次为学生垫付费用。

一次开学前的雨季,八岁的我执意跟着爷爷去家访。泥泞的山路仿佛没有尽头,黄泥路软得像麦芽糖,深一脚浅一脚,我的鞋好几次深深陷进泥潭,拔不出来。爷爷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使劲地、小心地帮我把鞋拔出来:“踩实了再挪步。” 那泥泞中的身影和手上的力道,至今想来仍刻骨铭心,这是“肯下苦”的分量,就像划船双桨用对力,掌好方向,才能稳当前行。

爷爷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一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他是山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默默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任。每次从乡里开会回来,他总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政策,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讲给大家听。遇上惠民好政策,他便主动帮着写申请、跑手续,生怕乡亲们错过一点实惠。

他常对我们这些孙辈念叨:“做人啊,要正直、善良、肯下苦功夫。”村里识字的人不多,但凡需要动笔头的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爷爷。无论写信、读通知、填表格,他从未推辞过。他还是村里公认的“和事佬”,邻里有纠纷,总爱找他评理。因为谁都信服,这位老党员心里有杆最公平的秤,那秤就是隐形的桨,在人情与原则间划得公正。

如今,我如愿成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在乡镇纪委办公室工作。回望爷爷平凡而厚重的一生,“正直” 二字,早被他种进心里。走村入户见泥泞路,就想起他拔鞋的手;处理信访时,就念起他那杆秤……我渐渐懂得,要坚定地划好人生的桨,稳稳地把握好方向,绝不能被名利所诱惑,不让腐朽的思想侵蚀自己的内心,努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握着爷爷传下的双桨,在基层风浪里稳航……(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