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央广国内 2025-08-25 21:24:30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江淮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2023年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80年后,前行路上,如何从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派出多路青年记者,组团寻访80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重磅推出《归来仍是少年》系列融媒报道。每期由8位老战士联袂讲述,在一个个动人故事里记录历史,在一句句深情寄语里共绘未来,弘扬“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的主题精神,激励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风华正茂的新诗篇。

【主讲人档案】

姓名:张德勤

性别:男

出生:1925年10月10日

新四军经历:1944年8月,秘密加入新四军丹北大队便衣大队,1945年任苏中一分区特务营机枪班长。抗战期间参与多场战役,身负重伤仍坚守火线,在高邮三垛伏击战及兴化解放战后,荣获“兴化突击队员”称号。

当夏日的阳光漫过窗台,无锡市梁溪区张闻天旧居旁一栋不起眼的居民楼里,一位百岁老人腰背如松柏挺立。岁月长河奔涌,恍惚间那个在高邮三垛河畔架着机枪扫射的青年,正穿过历史烽烟向我们走来,老人洪亮的声音撞开时空之门:“我们就是要打垮日本鬼子!”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张德勤对着镜头敬礼。

这声穿越80余年的誓言,将我们拽回1944年盛夏――19岁的江苏扬中青年张德勤毅然投身新四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奉献出自己的“烈火青春”。

战火的淬炼让他快速成长。1945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抗日战士,张德勤参加了在高邮地区对日军的作战。战斗中,张德勤所在的新四军苏中一分区特务营与日本鬼子多次展开激烈对抗,“真正的硬仗在三垛!”

1945年春,新四军获取密报:盘踞在江苏省宝应县县城的伪苏北绥靖公署特务第二团,在日军的“护送”下,从公路和河道水陆并进,前往兴化南面的周庄驻防,途中将经过高邮以东的三垛镇、河口村等地。“我们在三垛布置了精密埋伏,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后来知道我们打死了200多个日本鬼子。”采访中,老人言语中满带着自豪,没想到却又突然神情黯然:“不过我们也牺牲了80多人,当时牺牲的新四军战士都只有20多岁,这一仗打得蛮辛苦的。”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张德勤年轻时的照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好消息传来。张德勤所在的新四军部队连夜集结,向部分仍负隅顽抗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我们的口号是‘收复失地’!攻打被日伪军占领的兴化就打了三天四夜,牺牲的同志多得不得了,河里的水都红了,可想而知付出的代价!”

胜利后,“我们荣获了‘兴化部队’‘兴化英雄’的光荣称号,每人奖励了五斤猪肉改善伙食,我个人荣获了‘兴化突击队员’称号,奖励了一件特制的‘突击队员’服装。”谈到奖励,张德勤哈哈大笑。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张德勤在家中看报纸。

荣光背后的代价也是惨烈的。历经多场战役,作为机枪班长的张德勤身负重伤――七块弹片永远烙进他的身体,“大的有蚕豆那么大,小的像芝麻”。因为负伤严重,1950年张德勤转业到地方,战火纷飞年代养成的坚定意志,化为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

采访尾声,当被问及对青年的期许时,老人挺直脊梁,铿锵有声:“我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此时此刻,他眼中燃烧的信念,仍如那个扛着机枪冲过三垛河堤的20岁少年。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归来仍是少年|七块弹片至今嵌在身体里!百岁“机枪班长”一生践行使命担当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总监制:杭春燕 潘青松

监制:王晓映

策划:杜雪艳 杨志辉

文案、采写:沈蕾

拍摄、剪辑:王子杰

美编:郑玲玲

配音:董双

审校:金勇

鸣谢:

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江苏省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处

新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