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治乱收费、趋利性执法等,司法部有了新回应。
9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从整场发布会传递的信息来看,多项数据与实践成果表明,司法部及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建设上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行政检查更规范、为民司法更高效,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任务落实更加有力,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稳健推进注入了坚实底气、提供了有力支撑。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抓紧研究起草新一轮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一直以来,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备受关注。在发布会现场,我也将这个问题提给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在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清退出执法队伍,坚决杜绝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执法。”
再来看“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不难看出,在场提问记者多聚焦于此,因为这对于提振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就此,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也作出回应,“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同时,“全面清理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行政检查为例,各地通过数字赋能提高检查质效,根据企业信用等情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把该减的减下去、该管的管到位。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与此同时,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行政检查的次数下降了,但发现问题率提高了,这表明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质效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查纠执法突出问题相关案件4.7万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规范行政执法,规范的是乱执法、滥执法,不是不执法,也不是执法越宽越好。司法部方面强调,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要坚持最严的标准和要求,依法检查,执法到位,坚决防止监管漏洞和安全隐患。
民生福祉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最直接的体现是司法服务更便捷。譬如,发布会还介绍,为出行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对80岁及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公证服务费用。2021年以来,已办理免费遗嘱公证9万件。
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诸多新成效,背后正是以法治温度精准回应民生需求的生动实践,更是法治建设从“保障”向“赋能”的升级。这样既守住了法治的刚性底线,又传递了治理的温度,在一件件实事之中,让法治的力量,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力。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沈杰辉
设计: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