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5年来,我们的“国本”是不是更强了,“家底”是不是更厚了,备受各方关注。我们就来说说有关新型工业化的这三张“新名片”。
先说第一张名片。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实力圈粉”,有三句话便可概括其受欢迎的程度,“更多见了”“更好开了”“贡献更突出了”。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4%提升到40.9%。大家都能感觉到,不仅我们身边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而且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汽车强国的大街上,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这说明,我们中国品牌正在稳步走向世界,现代感拉满、科技性十足,特别受年轻消费者的喜欢。
再来看第二张名片。“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涌现出了一批以重大技术装备为代表的国之重器。发布会现场,工信部用这八个字形容我们的大国重器:“上天入地、钻山探海”。比如,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太空的物资闪送;“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的深度胜利完成钻探;“沧渊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各重大建设工程中不断刷新工程掘进纪录,让天堑变通途。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新型农机装备筑牢当代粮食安全屏障。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度提高夏收秋收的效率。电力装备充分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单台大型风电机组每转一圈,就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的用电……
从“生命守护”到“人间烟火”,“大国重器”带给我们更多稳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后再看第三张名片。对于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数得着”“叫得响”的创新成果。例如,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现在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每次亮相都会引起围观,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无限的畅想。工信部方面也明确表示,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对此,下一步,将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人才。
“工业”名片越擦越亮,也越来越“新”,亮在成果,源在创新。当然,还有我们更多的“新期待”。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沈杰辉
设计:汤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