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性格”让西班牙走近中国

新浪国际新闻 2025-09-16 07:30:08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编者的话:西班牙对中国和美国的态度近来受到美方密切关注。美国财长今年4月妄称西班牙与中国走近是“自割喉咙”,受到中西双方驳斥。有美媒7月报道称,西班牙是“实际上唯一公开与美国政府对抗的欧洲国家”,并已成为“欧洲国家中对华最友好的国家之一”。2023年3月、2024年9月和今年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3次访华。近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还成为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的举办地。西班牙如何理性看待中美关系?西班牙人的对华认知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有何不同?值此中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记者与多位西班牙友华人士就以上问题展开对谈。

“必须把目光投向比我们做得更好的地方”

安德烈斯·埃雷拉是一家西班牙咨询公司的负责人。2017年,他接到了一项重要委托——帮助西班牙北部的纳瓦拉自治区制定一份全面的对华合作战略,以推动更多西班牙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帮助当地吸引更多中国投资。

“据我观察,纳瓦拉政府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要赢得)未来,必须与中国建立紧密联系。”埃雷拉在采访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介绍称,西班牙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全国共划分为17个自治区。除中央政府外,许多自治区政府也在发展各自的对华关系,共同构成今天西班牙对华交往的“版图”。

埃雷拉协助纳瓦拉自治区制定的对华合作战略自2019年起逐步成型,明确将可再生能源、健康、人工智能(AI)和农业食品产业等领域作为优先合作方向。过去几年间,包括清洁能源企业阳光能源、葡萄酒企业张裕在内的多家中企相继落户纳瓦拉。

纳瓦拉对中国的兴趣似乎不止于此。今年7月,该地区多名经济官员访问中国北京、深圳、甘肃三地,以期增进对中国各地的了解,寻求通过对华合作推动纳瓦拉工业体系的发展。“在北京,他们最关注AI的发展;在深圳,代表团实地考察了生物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企业;在甘肃,他们参加了投资贸易洽谈会。”作为此次访问行程的“幕后设计师”之一,埃雷拉介绍道。“世界已经改变,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那些做得和我们一样好甚至比我们更好的地方。”纳瓦拉自治区工业、生态与数字商业发展部部长伊鲁霍此次访华后这样感叹。

同样积极推动对华联系的还有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去年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致力于增加对华投资与贸易。与此同时,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还批准了一项建造新码头的计划,该码头直接连接巴塞罗那港的铁路系统,运输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

约瑟夫·戈梅茲曾任巴塞罗那商会国际业务经理,如今他在距离巴塞罗那以北半小时车程的一个科技园区工作,为当地初创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对接最新科技。他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据他观察,西班牙越来越多的前沿创新技术都来自中国。

“在网络安全、物联网、AI等领域,中国的发展远超我们。”戈梅茲称,过去几年,他一直试图为当地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在西班牙全国,推动类似业务的机构正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

“对华开放,背后有历史原因”

西班牙向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科技企业伸出“橄榄枝”,正值中国与欧盟因电动车关税等问题陷入贸易摩擦的时期。多名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电动车等领域,西班牙采取了比法国、德国等欧洲伙伴相对更加开放的立场,避免受制于地缘政治。“截至目前,这种做法似乎依然行之有效。”

去年11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在巴塞罗那自由贸易区合资建立的埃布罗工厂正式启动首款车型的生产。奇瑞成为继比亚迪之后第二个宣布在欧洲投资设厂的中国车企品牌。“埃布罗工厂的启用,意味着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与中国关系的又一次靠近。”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称。

无独有偶,去年年底,中国新能源科技企业宁德时代与总部位于荷兰的跨国汽车工业集团斯泰兰蒂斯宣布,将在西班牙东北部的萨拉戈萨省共同建设一家超级电池工厂,预计总投资额达41亿欧元。

《纽约时报》分析认为,西班牙正在采取一种务实的做法,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让本国企业获得中国的先进技术。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在西班牙生产汽车等商品能避开欧洲的关税,而西班牙与其他讲西语的国家有着长期的文化和经济联系,这意味着它也能成为中国通往拉丁美洲的门户。过去十年来,中国对西班牙的直接投资一直在增长。

埃雷拉认为,西班牙对中国投资更开放的态度背后有其历史原因——西班牙从未与中国发生过直接冲突,且西班牙企业有一种“务实的性格”,比其他西方国家企业的意识形态化程度更低。

“在西班牙,发展对华经济联系所受的政治压力比在美国或英国小。尽管存在一定争议,但西班牙社会上没有普遍的反华情绪。我认为,西班牙社会对中国更多是好奇和兴趣,而非偏见。”埃雷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还以纳瓦拉自治区政府举例分析说:“自该自治区政府2017年开始系统性发展对华关系以来,我认为他们秉持的就是务实的对华政策:开拓市场、吸引投资、创造机会,并通过对话管理分歧。”

西班牙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西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AI部分细分领域更容易实现合作突破: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储能电池方面居于全球领先位置,而西班牙在电网管理、可再生能源并网及海上风电项目上具有优势,这为双方合作创造了条件。不过,他认为,在5G和电信领域,双方合作可能受到“大西洋安全标准”的制约。从具体操作层面看,西班牙未来或将寻求一种平衡——既开展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又保持与欧盟和北约集体决策协调一致。

“西班牙有容易被政治化的国际议题,但中国不在其中”

“西班牙是一个有趣的案例。”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不久前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称,在同北京建立更紧密联系、公开拒绝北约军费门槛等问题上,西班牙是少数几个敢于公开与美国采取不同立场的欧洲国家。

里奥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欧洲正逐渐走向更保守的立场,多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对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压力表现出顺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西班牙在欧盟中属于“少数派”。他认为,西班牙对中国的态度与该国奉行的务实主义外交有关。

“虽然西班牙并没有放弃‘价值观外交’,但务实主义始终是我们外交政策的主线。”这名西班牙中国问题学者分析称,至于西班牙人的对华认知,占主导的始终是将中国视为重要经济机遇的判断。同时,中国也被视为值得信赖且具有稳定性的伙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班牙“灵活多边外交”的发展,这也使西班牙的外交实践更加丰富。

在里奥斯看来,同中国合作是西班牙的一项“战略选择”。他解释称,在西班牙社会中,保持与中国积极、正常的关系已成为广泛共识,敌意仅是双边关系中的边缘情绪。与此同时,中西经贸关系已成为西班牙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并在高附加值领域仍具巨大潜力。西班牙的华人社区也普遍被视为勤劳、低调的群体,这与一些国家在移民问题上滋生的负面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在西班牙,容易被政治化的国际问题包括涉及巴勒斯坦、委内瑞拉、古巴、阿根廷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涉及摩洛哥的问题……但中国并不在其中。与其他许多欧洲国家不同,西班牙对中国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巴塞罗那国际事务中心中国问题研究员哈维尔·博拉斯这样认为。

“中美始终会是西班牙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有趣的是,西班牙社会对美国和中国的态度似乎正在经历“此消彼长”的态势: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今年7月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西班牙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首次超过美国;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夏天的一份民调也显示,在西班牙,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对美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高出6%。

里奥斯认为,上述民调结果主要与近期美国政府及其政策相关,这些政策在西班牙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群中极不受欢迎。如果美国采取其他做法,这种趋势是相对可逆的,且跨大西洋关系始终是西班牙的战略优先事项。不过,里奥斯也表示:“西班牙对美国的态度始终受到历史包袱的影响,如1898年的美西战争,或冷战期间美国对佛朗哥独裁政权的支持等,这些阴影至今尚未消散。”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西班牙对中国的新认识——不仅承认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也肯定其在一些复杂局势中对西班牙展现出的支持与团结。比如,2010年欧债危机时,中国购买了西班牙债券,这对西班牙来说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里奥斯对记者回忆道。

埃雷拉则对记者解释说:“西班牙人不喜欢‘校园恶霸式’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西班牙对当下的美国和以色列政府有不满情绪。”但不能忽略的是,美国在西班牙社会中的“存在感”依然强于中国,无论是在文化、教育、科技还是军事等领域。

“另一个问题是,西班牙对中国的兴趣会是持久的吗?”埃雷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西班牙,民众很容易在对中国的着迷和偏见中摇摆。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双边关系如何发展,双方能否避免在一些敏感议题上发生冲突。”

“同时,如果我们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投资贸易,那未来的空间会很狭窄。只有当双边合作拓展到科研、文化、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这种合作才真正可持续。”埃雷拉举例说,在疫情期间,中国甘肃省在纳瓦拉最需要帮助时向当地提供了医疗物资支持,这为后续两地的合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纳瓦拉不会忘记(甘肃的善举)”。

里奥斯认为,抛开政党轮替上台执政带来的调整,中国和美国始终都会是西班牙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如果未来中美竞争加剧,西班牙一贯的中立态度或“中间人”角色将受到考验。虽然保持这一定位会变得更加困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西班牙将继续在中欧关系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双方在政策上更加接近,加强对话与合作。”里奥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动荡的时期,但对中西两国而言,彼此都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