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2025年以来,国家持续拓宽农民工群体就业渠道,通过订单式培训提升务工人员就业能力。目前,全国已形成2300多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次。

2025年,国家扩大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业就业规模,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推动劳务品牌从自发性向组织化、粗放式向精细化、简单劳务向产业融合转变。

目前,全国劳务品牌超过2300个,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南粤家政、甘肃兰州拉面师等劳务品牌带动创业就业超过百万人次。

与此同时,各地围绕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广泛开展建筑、维修、家政、餐饮、物流、新职业新业态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区域间的订单、定向、定岗劳务协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累计已有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家门口”有了新岗位
过去,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要就业方式。如今,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不少老乡在“家门口”也能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今年29岁的周玲玲,在四川达州万源市的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每天午休铃一响,她就攥着工牌往家赶。步行10分钟跨进家门,转身扎进厨房为家中老人做饭。

在万源市,像周玲玲这样因为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大约有9.6万人。了解到他们的就业难题,当地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挑选技术门槛低、能带动多人就业的产业,建设了腊肉、天麻等农特产品加工坊,村民们通过培训后便可进厂工作。

万源市还把一些旧厂房改造成就业工坊,帮助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万源市71个特色工坊覆盖31个乡镇街道,涉及新能源、茶叶加工、手工制造等8大产业,还有20个村级加工坊正在规划建设中。当地推出“吸纳就业奖补+社保补贴”政策,累计发放1268万元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

万源市妇联党组书记谭扬介绍,他们一方面加大企业招引和本土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另一方面,专门抽调农技、加工、法律服务等领域专业人员组成服务专班,针对就业人群开展“点对点”岗位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成功吸纳4万余人实现就近就业。
数据显示现代服务业用工需求旺盛
服务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2025年以来,随着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服务消费趋向细分化、专业化,服务业的用工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哪些岗位最缺人?




2025年,养老服务业态多样、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拓展出新的就业空间。数据显示,三季度,养老、看护行业职位数同比增速为29.2%。其中,护工、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增速分别为36.1%、25.7%,家政服务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3.3%。


现代服务业中,宠物服务行业三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43.7%。其中,宠物医生、宠物美容岗位增速尤为突出,分别达128.2%、67.3%。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带动维修、改装、配件等衍生服务需求扩张。洗车工、汽车维修、汽车美容岗位分别同比增长85.4%、64.2%、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