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创新活力!这份成绩单“含新量”十足

央广独家 2025-09-19 23:02:27

这几天,又被中国科技“炫”到了!最近刷到一个叫“多光谱无人机巡田”的农业设备,在丰收季,这个设备干啥用呢?简单来说,就是给稻田拍张“CT”,大数据秒出“成熟度地图”,红色的部分代表作物已成熟可收割,绿色的部分则需要再等一等,整个收获进度全由大数据平台说了算。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就特别提及,“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刚刚我提到的这些场景,便共同勾勒出政策落地的现实图景。

这几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感受很深。从服贸会到进博会,从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再到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数贸会,新技术、新产品频频亮相,很多展会上“科技迷”越来越多了,就连我这个“科技盲”都开始对各类机器人感兴趣。当然,我们对科技的期待也常常“落地生根”,诸多创新成果融入日常,让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温暖。

近日,国新办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是过去十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通过这两组数字,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对科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

创新需要长期沉淀与专注投入,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尤为关键。“十四五”时期,我国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在“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有的项目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过80%。眼下,我们依然要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如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所言,“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从填表、报销等非科研负担中解放出来,保证他们充足的科研时间。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破格晋升职称,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探索5至10年长周期考核,鼓励他们潜心研究、勇于突破。”

面向“十五五”怎么干?科技部方面表示,接下来我国将在原创引领性研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

第四届数贸会将于9月25日至29日举办。听说,杭州“六小龙”将首次齐聚呈现新技术,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创新活力!这份成绩单“含新量”十足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范博韬

设计:汤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