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专访|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日益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阿布雷乌

央广国内 2025-09-21 18:26:07

新华社巴黎/杭州9月21日电 专访|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日益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阿布雷乌

新华社记者罗毓 纪航

9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秘书长安东尼奥・阿布雷乌在大会开幕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生物圈保护区日益体现出“人与生物圈计划”愿景的核心:让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国际社会分享推广。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该计划提出一种新型自然保护理念,即设立生物圈保护区,把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找出一条既能保护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中国有34个自然保护地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网络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展现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承诺。因此,在中国举办大会不仅是对中国成就的认可,也凸显了亚太地区的重要性――这里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同时面临紧迫的可持续发展挑战。”阿布雷乌说。

被列入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的天目山-清凉峰保护区就位于杭州。

“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实际上展示了中国在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如何改善当地民生,并在保护、科研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这正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倡导的方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良好范例,并通过全球网络与其他生物圈保护区开展交流与推广。”阿布雷乌说。

他认为,数字技术让我们从“被动保护”迈向“预测性、前瞻性”的生态系统管理,而中国在生物圈保护区工作中应用先进技术拥有丰富经验。现在,借助中国的引领与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主动、更有能力地管理生态系统。

阿布雷乌表示,即将召开的大会将加大对亚太及其他地区“人与生物圈计划”区域网络的支持,并将成为强化南南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将有机会为青年科学家、管理者等举办培训项目;在生态修复、气候适应、智慧农业、可持续旅游等领域开展试点项目;并为青年参与搭建平台,包括创新实验室、交流项目与奖学金等。(完)

相关推荐
受台风“桦加沙”影响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橙色警报 新闻  央广国内 ⋅  1阅读 ⋅  22分钟前
中国经济UP↑丨世界级工程本周集中亮相!中国建造捷报+1+1+1 新闻  央广国内 ⋅  1阅读 ⋅  26分钟前
如何破解老人短期照护难题?多地推出应对方案 新闻  央广国内 ⋅  1阅读 ⋅  27分钟前
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 沿海各地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新闻  央广国内 ⋅  1阅读 ⋅  27分钟前
东北玉米金黄,江南稻浪翻滚!科技助力各地“粮”辰美景,丰收在望 新闻  央广国内 ⋅  1阅读 ⋅  27分钟前
风沙是独特的BGM 挥洒青春智慧端牢国家能源饭碗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新闻  央广国内 ⋅  4阅读 ⋅  1小时前
智能调度护航精准转场 “阳光电力”跨越山河点亮万家灯火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新闻  央广国内 ⋅  3阅读 ⋅  1小时前
专访|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日益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阿布雷乌 新闻  央广国内 ⋅  5阅读 ⋅  1小时前
非洲16国企业代表赴浙“取经” 双向奔赴织就“数字丝路” 新闻  央广国内 ⋅  2阅读 ⋅  1小时前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闻  央广国内 ⋅  3阅读 ⋅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