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机务运转整备场,中肯两国铁路工作者在机车前站列并组成“3000”字样,以纪念蒙内铁路实现安全运营三千天。
新华社记者 杨 光摄
近日,由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与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展开交流对话。
做世界多极化进程主要推动者
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新方案。在全球治理的多个关键领域,中国推动达成并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推进国际法治领域创新,会同32个国家建立国际调解院;推动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加强全球治理提供新倡议、新机制的有益补充。
“面对‘世界秩序将如何重塑’这一时代之问,中国正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和行动,并通过‘四个聚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说,一是聚焦“破解治理赤字”,落实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二是聚焦“守护和平底线”,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三是聚焦“激活发展动能”,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而持久的“中国动能”,推动全球发展,促进世界现代化。四是聚焦“推动文明鼎新”,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努力做文明鼎新历史进程中的先知先行者、鼓舞促进者。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和合作者。”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认为,面对当前多种力量的平行存在、共同发展、深度互动且相互影响的新格局、新态势,中国在始终坚守“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时代定位、认真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历史责任的同时,努力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严格信守“永不称霸”的国际承诺,大力推动构建均衡稳定、协调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在国际事务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言,为建立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不懈努力,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
在第五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和平与发展相关议题,进行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和圆桌研讨。解读全球治理倡议的深刻内涵,是与会嘉宾讨论的核心焦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认为,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的五大核心要义包括,以主权平等为首要前提,认为全球各国要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权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求同存异;以国际法治为根本保障,各国应全面、充分、完整地遵守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摒弃双重标准和例外主义;以践行多边主义为基本路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事务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全球治理体系要由大家携手建设,治理成果要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让各国人民都能在开放合作中享受发展机遇;以行动导向为重要原则,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统筹协调紧迫性问题和长期规划,统筹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秩序,以增强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当前,中国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不再是单纯的理念构想,而是正在推进的实际行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认为,“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在参与塑造世界秩序的进程中,需提出方案、投入资源、落地实践。具体而言,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意味着中国在与国际社会互动时,已形成一套清晰的主张,并通过具体实践持续推进,中国倡议正转化为实际成果。”
在全球治理中扩大发展中国家声量
当前,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从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表明,中国始终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中国通过多边机制与活动,努力扩大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发展中国家声量。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认为,当前,全球发展不平衡与减贫停滞构成国际秩序中最突出的赤字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提出并实施一系列以发展为核心的倡议,例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减贫合作倡议和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这些倡议不仅通过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绿色转型、减贫协作等路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更在制度与规则层面提出新的全球发展治理方案。
“在全面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广泛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强调全球治理关乎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关乎全世界的繁荣稳定。”于洪君认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必须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发言权。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做全球治理的参与者、促进者,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性保障。中国坚持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要严格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智慧,也是中国贡献。(本报记者 高 乔 郭钰恒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24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