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札记丨让“片中人”唤醒“梦中人”

新浪国内新闻 2025-09-29 00:05:05

“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现在,我又成为了别人的教训……”不久前,《歧路深渊 》专题警示教育片在玉林市玉州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播放,“片中人”一句句沉痛的忏悔,犹如一声声警钟敲击着观看者的内心。回想起片子的摄制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小杜,这部警示教育片需要现场采集一名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视频,你来加入摄制团队锻炼锻炼吧。”接到任务后,我不由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期待着这次全新的挑战。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早早向团队负责人请教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提前了解拍摄对象的任职经历、性格特点等信息,一遍又一遍熟悉案情,还制作了谈话提纲,反反复复设想着具体的场景和对策,自认为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到拍摄这天,我和同事们分工合作,很快架设好了摄制机位,一切准备就绪。虽然已经在脑海里做了“彩排”,但当拍摄对象走进视线时,我不禁有些讶异。只见他眉眼低垂,神情落寞,样子已然与从前判若两人。从前总说身边的反面教材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次亲眼目睹此人从意气风发的领导干部沦为“案中人”,感受更为真切。

“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实在想不起来。”原以为拍摄对象会沿着我的既定思路打开“话匣子”,不料面对提问,他表情冷淡,并不想多说什么,又或仅是简单的点头、摇头予以回应,场面一度陷入僵局。我急切地望向摄制团队负责人,顿时慌了神。

这时负责人像是看穿了一般,及时接过了我的话茬。当我以为一番激烈交锋即将“上演”时,负责人却与拍摄对象寒暄了起来,先是拉家常、聊兴趣,接着从他的工作经历入手,随之谈初心、聊后果、讲利弊环环相扣,加以纪法、政策循循善诱,抽丝剥茧般引导他袒露心扉。

与此同时,我也趁热打铁,配合着负责人与拍摄对象继续深入交谈。前期准备过程中,我获知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向县级重要职能部门“一把手”岗位的历程。于是我便将话题切入到个人成长和组织培养上,尝试从中牵引出思想蜕变的轨迹。

“一路走来,党和组织对我寄予厚望,我却不知珍惜,扣歪了‘第一粒扣子’,把仕途当‘钱途’疯狂捞金……”拍摄在负责人的掌控下进展顺利,不知不觉,拍摄对象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到放下戒备,将自身的贪腐历程细细道来,情到深处声泪俱下,满是痛心疾首的悔悟。

“采集视频素材的过程,也是一次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过程。一部好的警示教育片,就是要让‘片中人’唤醒迷途者,使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心灵产生触动。”拍摄结束后负责人对我耐心指导,带给我很多启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这次经验,我也养成了“复盘”的习惯,不断摸索着如何与拍摄对象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怎样精准捕捉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画面,撰写脚本如何做到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我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尝试,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用好警示教育这剂“良药”,才能更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今,我们根据《玉林市纪委监委强化警示教育素材采集工作办法(试行)》,不断丰富身边的“活教材”资源库,一部部专题片走进各大警示教育会场和阵地,也直抵广大党员干部灵魂深处,成为心中长鸣的警钟。(玉林市玉州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