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下半年,江苏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这并非孤例,全国多地如安徽、湖南、贵州等地也相继停止类似措施。核心原因是中央和地方资金紧张,补贴资金池告急,导致经销商面临销售压力。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观望情绪上升,经销商需寻找新策略应对挑战。详情>>江苏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没补贴了经销商怎么卖车?
全国多地暂停补贴,资金告急是主因
今年以来,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在多个省市陆续暂停。安徽省最早在7月就停止了活动,涉及合肥、六安、芜湖、黄山、滁州等城市。紧接着,7月31日,湖南省的长沙、岳阳、怀化、永州也跟进了暂停。8月,贵州、青海、重庆、云南等地纷纷效仿。这种大规模调整的背后,主要是“钱不够”或“够数了”。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促消费,重点是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包括置换补贴和报废补贴。资金分批次拨付:1月和4月分批拨付了1620亿元到各省。但春节后消费需求激增,5月时就把第二批补贴花得差不多了。剩余1380亿元计划在第三、四季度发放,但总额比上半年小很多,钱花完的速度更快。四季度可用的钱就更少。设定3000亿元总盘子,是为了在“促消费”和“避免产能过度扩张”之间找平衡点,达到具体目标即可。再多“促进”可能会引发经济问题,比如地方盲目扩大汽车生产线。另一个原因是地方财政压力大,资金消耗过快,加上骗补现象频发,如零公里二手车、报废套补等灰色行为,这些证明部分申领不是真换购,而是套利行为。因此,政策需要一段时间的校准,不是彻底退出,而是进入“调整期”。
补贴效果显著,未来仍会继续
尽管补贴暂停,但数据显示政策效果相当好。今年1-8月,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到2083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11%;汽车行业收入68049亿元,同比增长8%。只看国内零售市场,乘用车零售量今年预计增长6%。考虑去年补贴已开展,实际受益于补贴的增长比6%还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王青和盖世汽车等机构认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将在2025年带来200万-250万辆新增车辆消费。这占到全国汽车总销量的6%左右,相当可观。汽车产业上下游关联带动能力强,国家不会放弃促消费补贴。2026年还有足够的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补贴还会继续。江苏作为汽车消费大省,暂停政策直接影响约12万辆/年的更新需求。国家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到2025年底,最高省3万元,但地方补贴退坡削弱了价格竞争力。以售价20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江苏消费者需额外承担1.5万元成本,这可能导致部分人转向燃油车或延缓购车。同时,二手车市场价格体系回归正常,新车在失去政策刺激后需与性价比更高的二手车竞争。
经销商如何应对销售挑战
补贴暂停后,经销商面临不小压力。消费者观望情绪上升,不少人选择等待下一轮补贴,这导致经销商库存和价格压力加大。原本依靠补贴成交的订单可能停滞,尤其那些上了杠杆的经销商面临资金回笼压力。短期内,经销商可能被迫通过降价或加码促销去库存,自己承担“补贴成本”。但这不是死局,经销商有多种策略应对。例如,联合银行推出“低首付 长期限”金融方案,像蔚来提供首付20%、5年0息贷款,贴息金额最高达5.7万元。针对置换用户,可提供“旧车残值保底 新车优惠”组合拳,如理想汽车承诺若地方补贴未落地,直接给予1.5万元现金补偿。另外,电池租赁模式如蔚来BaaS能降低购车门槛7万元,月租仅980元,适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长期看,新能源车市场增长逻辑未变:2025年电池成本预计降至0.8元/瓦时,较2020年降25%;800V高压平台普及将提升充电效率30%。这些技术进步能增强产品竞争力。经销商还需提前布局智能化服务如自动驾驶订阅,和能源管理业务如光储充一体化,从“卖车”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同时,江苏周边省份如广东、上海仍保留较高补贴(报废换新最高2万元),可能吸引部分消费者跨省购车。消费者需求两极分化: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靠品牌溢价和智能化体验,中低端市场(10-20万元)比拼性价比和充电便利性。经销商需精准定位目标客群,避免“裸泳”。
总结
江苏暂停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是当前全国性调整的一部分,核心是资金告急和骗补问题。但补贴效果显著,带动了销量增长,未来补贴还会继续,2026年有资金支持。对经销商来说,短期挑战大,消费者观望导致库存压力,但通过金融创新、置换优惠和长期技术升级,能渡过难关。这不是补贴的终点,而是回归现实的演练,市场长期前景向好,经销商需适应转型,抓住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