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将至,商家备齐各式月饼、水果礼盒等节日商品,积极营造中秋节日氛围,满足市民购物消费需求。图为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奥林花园社区某超市内,散称、盒装、老式等多种规格、品类的月饼被摆上货架,方便消费者选购。


近日,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中秋节前月饼检查行动,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图为执法人员在重百永川商场华茂店检查月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月饼、大闸蟹等传统节礼迎来销售高峰。记者走访发现,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同样体现在节礼市场上,商品价格回归理性,包装更加简约,在家庭消费占据主流的同时,节日本味、本真更加凸显。
超市月饼销售火热,现场试吃受欢迎
在位于北京西南四环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琳琅满目的月饼礼盒摆满货架。记者注意到,来自各大品牌的月饼款式多样,既有五仁、豆沙、咸蛋黄等传统馅料,也有流心黑松露奶黄、全麦木糖醇等新样式新口味。总的看,月饼礼盒包装更趋精简,基本以纸盒、纸袋为主,每盒售价在90元至300元之间。
在月饼销售区的货架旁,店长朱子凤忙着和销售人员核对进货单。“9月以来,我们门店的月饼销售额同比增长124%。特别是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月饼销售额都维持在高位。”朱子凤说。
近年来,随着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对社会关注的月饼、茶叶等重点商品的过度包装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出台相关的标准体系,过度包装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作为销售人员,朱子凤的感受尤为明显。
“月饼包装不断简化,价格也更加亲民。今年各大月饼品牌,价格在100元到200元之间的盒装月饼销量最好。”朱子凤告诉记者,除了月饼礼盒,散装月饼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一块标有“现场试吃”的牌子前,不时有消费者驻足品尝。该超市推出单个9.9元、16.9元、29.9元三个价位的现烤月饼,手工制作,每日沽清。退休教师杨女士在试吃之后,选择了其中的香芋馅手工月饼:“味道不错,现吃现买也不会浪费。”
从记者对多家商超和酒店的走访情况看,在售月饼礼盒价格最高为498元。该礼盒为铁皮材质,净含量在1.4公斤左右,盒内紧凑地摆放着19个独立包装的月饼,包括莲蓉蛋黄、黑糖乳酪、黑米秋耳等多种馅料和口味。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价格相对较高的月饼礼盒一般“容量”也比较大,基本以家庭消费为主。
天价礼盒难觅踪影,百元内拼装月饼成线上“销冠”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大多数月饼礼盒价格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从销量看,百元以内的盒装、拼装月饼销量遥遥领先。某平台商家客服告诉记者,线上顾客更倾向于根据自己心意自由挑选搭配不同口味的月饼,既能满足全家人的口味喜好,又能从源头上避免浪费。
从展示页面看,线上月饼礼盒包装持续“瘦身”。京东超市发布的《京东月饼品类2025年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轻伴手礼”成为市场主流,月饼礼盒设计呈现轻量化、便携化特点,约59%的消费者偏好简约包装,关注价格适中、携带方便和可重复利用的商品。
删繁就简的同时,一些月饼礼盒的设计更加别致、富有创意。某品牌以“山川明月寄团圆”为寓意,将古代山水名画“凝缩”在一方方饼面之上,得到消费者好评。还有的与文创机构联名,让月饼礼盒在传递团圆寓意之余,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众多品牌月饼中,北京稻香村、莲香楼、知味观等老字号产品的线上销售尤其火爆。以广东惠州一家老字号品牌为例,其手工制作的五仁月饼在电商平台扶持下,迅速从岭南走向全国。
据相关平台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24日,该品牌月饼在该平台的节前销量同比增长三成,其五仁月饼在全渠道的日销量突破百万单。此外,在该平台上,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地特色月饼的销量也保持增长态势。
从送礼到自用,大闸蟹、茶叶家庭消费占据主流
随着双节临近,江苏、浙江等地大闸蟹陆续开捕。来自江苏昆山的某大闸蟹养殖户告诉记者,在大闸蟹正式销售前,养殖户们会按惯例准备一些蟹卡供预订。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治理和规范下,蟹卡超发、空转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我们的客户构成既有个人,也有私营企业主、饭店经营者等。从今年预订数量上看,小份额‘尝鲜订单’总数超过以往,成为购买主力。”该养殖户介绍,“尝鲜订单”中有不少选择了斤两略小但不影响口感的蟹品,侧面说明家庭消费占比越来越大。
同样热销的还有茶叶。在北京马连道茶城,来自福建宁德的黄福良为客户准备好了应季的普洱和红茶。在北京打拼30多年,黄福良见证了茶城从无到有的过程,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以前买茶叶送礼的多,希望包装精美、漂亮,这样送出去有面子。现在基本上都是买来自己喝,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
与黄福良一墙之隔的是宁德同乡黄建潮的茶具店。小店面积不大,盖碗、紫砂壶、主人杯等各类茶器一应俱全,或古朴典雅,或精巧别致。
“茶叶需要茶器来泡,茶器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越来越受年轻消费者欢迎。”黄建潮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越来越理性,销量高的都是单个茶碗、茶杯,“大家买回去自己用”。
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明显变化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注意到,近年来国庆中秋等节礼市场发生明显变化。
“天价礼盒、豪华包装基本没有了,违规送礼、盲目攀比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陈音江说,在政策引导和理念转变的双重作用下,简约、健康、绿色消费成为新趋势,传统节礼逐步回归文化本源和食品属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同样认为,以月饼包装“瘦身”为代表,消费市场日益规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这些年来,相关部门完善了产品标准,明确了包装层数、空隙率等指标,为监管提供了依据;建立了全链条的治理体系,从生产销售到回收各个环节都强化了监管。”苏号朋表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节礼市场价格回归理性,特别是月饼、螃蟹价格从过去虚高状态回到了正常水平。
价格回归、包装“瘦身”,离不开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商家不再盲目追求豪华包装,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营养健康、文化创意和品类多样;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加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与性价比。
以北京一家老字号品牌为例,今年双节期间共推出12款月饼礼盒,价格以100元至200元为主,与往年持平;同时推出16款不同口味的散售月饼,受到消费者好评。
“近年来,我们持续倡导环保理念,推出的礼盒大多为可回收利用的纸盒或铁盒,在严格控制礼盒层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内配,压缩包装空隙,让商品更加务实。我们还面向社会举办过礼盒环保改造大赛,助力环保理念宣传推广。”该品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侯颗 韩思宁 瞿芃)
【记者手记】
礼“轻”风气正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月满中秋。在走访完茶城、商场超市、酒店等后,记者强烈感受到,“轻”,成了今年节前消费市场的关键字之一。价格“轻”盈、包装“轻”简,来往馈赠间,人情负担也悄然减“轻”……浮华褪去,那些曾经让人倍感压力的负累,如今纷纷卸下,让节日回归本味。
“轻”的背后,是选择之变。曾几何时,高档礼盒、名贵馅料、名酒搭售、“套娃式”包装喧宾夺主,“天价月饼”成了一种令人咋舌的符号。如今,众多月饼品牌回归本真,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了。“现在多好,健康又实惠!我买了几块低糖的,留着自己吃,再给亲戚捎两盒。”一位在超市品尝自制月饼的顾客说。在茶叶市场,多名经营者都表示,现在人们喜欢买有品质的茶叶自己喝或送长辈,“从送礼撑面子转向了自家享实惠”。阳澄湖里,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螃蟹在晨光里闪烁着光泽,养殖户们等待着正式开捕后按序发货。“现在买来自己尝鲜的多”,这样的消费,也让螃蟹真正成为团圆餐桌的美味。
消费者选择之变,也推动了商家经营逻辑的重塑。不再热衷于过度包装与概念炒作,只有真正沉下心来,研究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在月饼风味、营养搭配、包装实用性与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才能真正用品质和诚意打动消费者。从“送礼经济”向“家庭消费”的转变,实则打开了更健康、更广阔、更可持续的大众消费空间。
“轻”的背后,亦是风气之变。给月饼贴上“天价”标签、搞过度包装、违规搭售礼品,于浓厚欢乐祥和的节日风气无益,也在无形中助长奢靡浪费的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锲而不舍整治月饼茶叶、蟹卡蟹券等背后的“节日病”,持续加大对公款送礼等“四风”问题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为的就是在坚守节点中持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防止节日“四风”问题反弹。
以监督促监管,有关部门重拳出击,加大力度整治节礼市场乱象,强化监管执法,推动完善防范过度包装制度标准体系。监管越来越严、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的同时,简约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务实、清廉、简朴逐渐内化为社会自觉。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当节礼乱象得到有力遏制,当清风正气萦绕,我们所见的中秋月色,便愈发接近这一澄明境界——清辉遍洒,正气充盈,映照着一个回归本真、风清气朗的佳节。(韩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