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到底有多“火”?不管是在商场还是在景点,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超700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72.2%,同比上升了48.3%。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游”在全球年轻一代中格外受欢迎,不少人都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直呼“越体验,越上头!”
外国人为何爱上“中国游”?我认为有三点很直接的原因。
首先,游在中国的“流量”能够转化为认识中国的“增量”,得益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期间,中国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扩容升级”,过境免签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延长到240小时。时间变长,入境游特点也更加明显,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打卡”,转变为鲜活多元的深度体验。比如,在西安,赏非遗、览古迹、穿汉服;在景德镇,学制瓷、感受东方美学……很多网友留言“反差萌”。当然,外国游客也更偏爱中国美食,麻婆豆腐、回锅肉,热腾腾的锅气和麻辣鲜香的味道,让他们“大饱口福”。
其次,“中国游”持续火热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购”不断升温。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带空箱子来中国”是“ChinaTravel”的升级版,还有很多网友打趣:“根本不用带箱子,来了再买就是。中国制造,啥都有啊!”很多人感兴趣,外国游客的购物车里都装些啥呢?我注意到,从传统的纪念品、茶叶等,逐渐扩展至潮玩、手机、无人机等特色国货。如果说商品升级,是吸引国际游客的“硬实力”,那服务的持续优化,就是留住游客的“软实力”。除了离境退税政策正在向更多地区延伸实施,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市场商家们也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双语价签、招募双语售货员,为国际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最后,在几乎所有爆火的旅行分享中,热情友好的中国人常常被提及,这份善意不仅打破了文化与语言的隔阂,更让“越开放,越可爱”的中国形象,变得具体可感。可见,服务的“温度”是建构一个国家旅游形象、让入境游客对中国有更好体验的关键因素。在17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将继续推进各类便利化的措施,欢迎更多的外国朋友们相聚中国。
其实,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放一首歌“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这句歌词恰是“中国游”火热的写照。开放的大门、温暖的怀抱,正让更多人读懂中国的魅力。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徐乐佳(实习)
设计:徐乐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