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田间风味美,稻花落尽鲤鱼肥。眼下,在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的4.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多亏了专业的技术指导,解决了鱼稻需水矛盾,今年产值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在龙水万穗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面对全州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的回访,该示范区负责人吴亚龙高兴地说。
不久前,该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到该镇开展调研走访时,接到吴亚龙关于示范区稻米收成不理想、禾花鱼产量低等问题反映。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监督检查组发现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技术服务指导责任不到位是问题症结所在。对此,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制发工作提示函督促相关部门转变作风、靠前指导,出台针对性解决方案,不仅选派农技专家“点对点”传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还修缮了灌溉水渠、桥涵及产业路等基础设施,及时打破技术瓶颈、助力秋粮丰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入秋以来,桂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将保障秋收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紧盯人、责、粮、库等重点,以及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轮换等关键环节,对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压紧压实秋收责任,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防止在秋收工作中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筑牢粮食安全基础的关键。连日来,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与驻在单位成立联动督查组,开展监督护航秋粮稳产增收行动,靶向纠治农资市场价格欺诈、涉农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等背后的责任和作风问题,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对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进度开展监督检查,深化运用广西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坚决杜绝拖延拨付、截留挪用、吃拿卡要等问题,确保补贴资金精准送达种粮户手中。
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紧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从强化农资保障着手,联合驻在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围绕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农膜等农资产品,深入农资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仓储集中地等重点区域开展监督检查50余次,抽检生产经营主体20余个,化肥、农膜44批次,纠治经营过程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问题18个,以有力监督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
旱改水项目是保障秋粮稳产增收的惠民工程。此前,永福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整治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中,发现枫木村存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闲置撂荒等问题,立即将这一问题现场反馈至县自然资源局,采取个别谈话、跟踪回访等方式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在该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县自然资源局、永安乡政府等6家单位(部门)在枫木村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整改责任,制定修缮方案,推动枫木村潮水片区旱改水项目新建或整改灌溉沟渠1450米,保障引水灌溉耕地面积209亩,惠及86户310余人,促进秋粮增产、农民增收。
一手抓“点上改”,一手抓“面上治”。桂林市纪委监委紧盯旱改水项目规划脱离实际、项目后期监管不到位、欠薪欠租欠债等问题,农用车违法违规行为、道路安全隐患等问题,以及水源灌溉、补贴发放、土地流转等突出问题,开列负面清单,建立线索移交、集中会商等制度,深挖细查责、风、腐问题,梳理个案背后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原因,督促职能部门点题整治,推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至519.74万亩、粮食产量186.77万吨,全面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粮食产量和耕种收益。(桂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