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38届广交会首期展览结束,截至19日17时,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超15.7万人,比上届增长6.3%,到会人数创同期历史新高。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我国外贸吸引力的提升,也与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的向好态势形成呼应,为四季度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广交会首期展览现场,我捕捉到三个细节。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智能电动行李箱。很多外国客商不是在拉着箱子走,而是骑着中国智能电动行李箱在场馆间穿梭,成了本届广交会最具科技感的风景。这些“会走的箱子”里装着参展样品、商务资料,还塞着不少外国友人带给家人的礼物。电动行李箱本身不仅承载着生意和希望,也早已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亮眼名片。此刻,在广交会上,每一次箱盖的开启与闭合都是“中国智造”与世界的一次深度对话。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其中的服务机器人专区更是展现出中国外贸“向新”“向智”的鲜明特点。从今年持续“出圈”的人形机器人,到不断迭代升级的擦窗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出海新“顶流”。就在广交会现场,咖啡机器人忙得像“主理人”,其定制拉花功能吸引大批客商直接“下单”;在艾灸机器人和按摩机器人的展位前,采购商排起长队等待体验。比起传统的展览货架,这里更像是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秀场”。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前8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外贸在逆境中的抗压能力,也彰显出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在具体的贸易场景中,我国外贸延续稳中向好势头。一个细节让中国经济的“酷感”扑面而来,数据显示,超35万件智能类产品亮相本届广交会,从能识别衣物面料、自动调节洗涤程序的AI洗衣机,到能听懂方言、实现智能控温的空调,这些产品让创新成为本届广交会最鲜明的底色。每一件智能产品不仅见证着中国科技的迭代速度,更向世界直观展现了中国制造的韧性与活力,让全球看到中国经济在稳外贸基础上,更有科技赋能的新动能。
第138届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作为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享有“中国第一展”等美誉。在这里的每一次交易、每一次“双向奔赴”,本质上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实践,更是全球对中国经济信心的集中体现。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徐乐佳(实习)
设计:汤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