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愿意倾听建言的城市,才能更好发现细微处的问题;一个能够基于群众呼声而快速行动的城市,才能真正守护和提升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哐哐哐”,每有汽车驶过,道路中央松动的井盖就发出刺耳的声音;
本应嵌在道路里的光缆标牌,却有一端高高翘起,旁边赫然一滩新鲜的血迹;
顺着一条盲道一直走,怎么突然被一座高压电塔截断了呢?
……
最近,深圳的一位小哥火了。两年来,他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找碴儿”,被人们称为“卷尺哥”。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位“卷尺哥”所到之处、所指之弊,件件有落实,每个问题几乎都被有关部门“秒整改”。“卷尺哥”的“找碴儿”和市政部门的“秒改”,这种良性的互动,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点赞。网友们在点赞“卷尺哥”较真的同时,也对深圳真办事、真解决问题的做法表示肯定。
两年发千余条“找碴儿”视频,“每次都被秒整改”!
从视频中看,“卷尺哥”常常会骑电动车送货,在工作之余路过记录。他发的第一条“问题视频”是在2023年3月,关于人行道的限宽柱。
“大家来看看。”这句话配合一条卷尺成了他后来视频的经典开场。他演示一条人行道上的限宽柱过窄,自己骑着载了货的电动车被完全卡住。“我就想知道,这限宽柱导致我们的脚受伤,谁来负责。因为这限宽柱导致过不去的,走上机动车道又出事的,又是谁来负责。”
网友声音不一。有人说“就是防着你乱开乱窜的”“限宽是为了让你们在路口减速,一切为了安全,没毛病”。
也有人分享真实经历:“下雨时,我被这些柱弄到雨衣,摔得很重”“上次就是撞这柱子上,肋骨断了两根”。
他回应:“太窄就变成坑人。安装这个的师傅,自己的斗车都过不去。你让铁骑、巡逻、快递、外卖、送水、送气、接娃的车辆怎么过(还有收废品的三轮车)。不要不顾他人。”
后来,整条路的柱子都适当加宽。
此后不久他又拍了一个“没盖好的井盖”,“可能是搞排污或者修路的撬开了,又不好好放回去。”他用一把卷尺测量出井盖比路面高出5厘米,而井盖四角是尖锐的不锈钢。
还有人行道旁的危墙,“危墙不修,是要砸到人才修吗?”
非机动车道上的红绿灯杆、保安亭,过矮或倾斜的路牌,颜色不起眼的柱子,坏了又没断电的路灯……
这些细节人们常常遇到,也可能会因此发生不愉快甚至“倒霉”的事情。在他的视频里被一一“放大”了。
“听劝秒改”就是“深圳速度”
10月20日,记者就此事致电深圳城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并没有直接和这名市民接触过。从其发布视频来看,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市里多个职能部门,“它反映的是整个深圳市快速解决民生问题的导向,大家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平稳运行做贡献。”
这种良好的互动很快吸引了更多网友关注,这位“卷尺哥”也因此走红网络,被网友们笑称为深圳“卷尺侠”“深圳多管局局长”。据不完全统计,“卷尺哥”反馈的市政问题,平均在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有的甚至当天就能解决。
更有网友亲身印证:在深圳,再小的问题,只要一反馈,立马有回应。
因为上班族喜欢抄近路,深圳就专门修了一条路;市民搭乘地铁遭遇暴雨,地铁工作人员现场免费发雨衣.....为从源头解决民生难题,2022年11月以来,深圳打造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核心平台――“深圳-民意速办”。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2000万,日均处理诉求约1.4万件,响应速度保持在“分钟级”。2023年至今,市民通过平台提出的城市治理点子超29万条,精准捕捉并解决市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
当问题能被快速有效地解决,我们的城市就会更有温度
“爱管闲事”的“卷尺哥”为城市治理提供具体线索,城市有关部门及时跟进整改,这样的高效衔接,不仅及时化解城市潜在的安全隐患,更让“管闲事”的勇气有了被肯定的底气。正是在相关部门对来自市民的热心和善意的有力回应中,个体的责任心与城市的治理行动形成了良性互动。
一个愿意倾听建言的城市,才能更好发现细微处的问题;一个能够基于群众呼声而快速行动的城市,才能真正守护和提升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反映问题的渠道更便捷,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管闲事”,当问题能被快速有效地解决,我们的城市就会更有温度。
对此,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这良性循环可以多来点。”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亲身感受过“深圳速度”。
来源:央广网综合潇湘晨报、网友留言等
本期编辑:吴双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