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州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时发现,该县乡村振兴稻鱼示范项目存在与其他项目内容重叠的情况,于是立即启动溯源核查。经查,该县某技术推广站蒋某某等4人,不仅在项目立项审核时把关不严,还存在为通过项目验收扩大验收范围等问题,最终4人被给予政务处分。针对查办案件和监督检查暴露出的乡村振兴项目监管机制漏洞,该县纪委监委针对性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明确整改路径,推动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完善乡村振兴资金拨付双审核、项目验收“三到场”等制度机制,同步公开公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推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在阳光下运行。
乡村振兴资金点多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桂林市纪委监紧盯财政惠农惠民补贴资金、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等重点,坚持协同督、重拳查、系统改一体发力,以精准监督执纪执法护航乡村振兴资金使用。
该市纪委监委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作为重点攻坚项目,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下沉一线督导调研,示范带动17个县(市、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聚焦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审核把关不严、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套取乡镇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等22类突出问题开展蹲点调研,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0余个。针对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迟拨滞拨、多发错发等问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2024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和“一卡通”发放资金进行系统排查,推动整改问题119个,追回资金675.69万元。
资源县纪委监委紧盯违规干预插手项目招投标、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问题,采取“1+N”行业联合督查模式,联合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部门对全县2013-2024年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进行“回头看”,查纠乡村振兴资金使用中贪污侵占、公开不及时等问题11个,立案9人。深化以案促改促治,该县纪委监委完善乡村振兴项目“两报备一监督”机制,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向县纪委监委报备项目实施前的资金分配、项目计划和项目完成后的验收情况,县纪委监委每月跟踪重点项目推进、资金使用情况,实现动态更新、实时监管,降低权力寻租空间。
“我们聚焦项目申报、验收和资金审批、发放等关键岗位,线上依托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创建监督模型,横向整合职能部门数据,纵向贯通市县两级数据资源,线下对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逐条过筛、深挖细查,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精准捕捉权力运行触角,严查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桂林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共处置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282件,立案25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3人。
在案件查办的同时,桂林市纪委监委扎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推动个案纠偏向全域治理延伸,综合用好纪检监察建议、工作提示、廉政谈话等,推动相关单位部门制定完善关键岗位制衡、乡村振兴工程项目纪实、资金使用协同监管等制度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桂林市纪委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