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纪委召开党员群众通报会,通报平东社区原副主任陆某旺虚报移民人口冒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的典型案件。当听到陆某旺用2名子女曾用名申报并违规领取补贴长达18年被查处时,参会人员纷纷拍手叫好。
“陆某旺家的子女人数怎么对不上?”此前,小平阳镇纪委牵头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片区化交叉核查,重点抽查辖区内水库移民补贴发放、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在翻阅三利湖水库移民安置点平东社区古兴村的历年档案时,核查组成员敏锐地发现一处疑点:陆某旺在社区人口登记、民政信息采集等材料中均明确记载有6个子女,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发放花名册上,其家庭享受补贴的子女却有8人,两者相差2人,疑似存在冒用他人身份套取补贴的问题。
小平阳镇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展开核查,第一时间调取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文件、当地人口核定登记档案及补贴发放凭证。原来,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大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数核定登记办法明确规定:经核定的村民小组移民后期扶持人数,一次核定,20年不变。核定后符合条件的移民每人每年可享受600元补贴,连续发放20年,这笔“定心钱”是保障移民安稳生活的重要支撑。
2006年时任平东社区副主任的陆某旺,正负责协助镇政府开展辖区内移民人口核定登记、信息上报等工作。核实时他发现,自家户口本上登记的人员中有2个“特殊名字”——实为其三儿子和三女儿的曾用名,这两个曾用名对应的“空额”并未在公安户籍系统办理注销手续。
“一年一人600元,两个人就是1200元,20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看着政策中“一次核定、长期享受”的规定,陆某旺动了歪心思,且自己负责登记上报工作,容易蒙混过关,便抱着“神不知鬼不觉”的侥幸心理,刻意隐瞒户口本与实际人口不符的情况,将两个曾用名对应的“空额”一并申报为移民扶持人口,成功套取了2人份补贴。此后18年里,他始终对这个“秘密”守口如瓶,年年如期领取补贴,从未主动说明情况。
“你家申报水库移民补贴时,实际常住人口有多少人?”调查组掌握户籍注销记录、补贴发放流水、邻里证言等完整证据链后,正式约谈陆某旺。面对询问,陆某旺眼神躲闪、言辞含糊,反复辩称“年纪大记不清了,户口本上是多少人就是多少人”。
“那你为什么在社区其他登记材料中都写6个子女?这两个额外享受补贴的‘子女’身份信息为何与你子女曾用名一模一样?”当调查组把户籍底册、历年登记材料摆到他面前时,陆某旺的脸一下子白了,头也低了下去,终于承认了用子女“曾用名”冒领补贴的事。
“我当时就是贪小便宜,这18年,每次领钱都心慌,现在被查了,反而踏实了……”在调查组的教育下,陆某旺当场忏悔。
最终,陆某旺因虚报移民人口、冒领补贴18年,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全额退还违规所得2.16万元。(来宾市兴宾区纪委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