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央广国内 2025-11-17 17:59:39

  央视网消息:今年7月底,河北承德多地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大量房屋被冲毁。自9月起,当地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三个多月过去,水毁房屋的修缮和重建工作进展如何?来看记者的探访。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11月15日,记者跟随兴隆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来到五道河村,验收在洪水中受损的房屋。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村民张海军家的新房已主体完工,即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新建房屋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保险赔偿、危房补贴等款项。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根据洪水后的普查结果,承德全市共排查出C级危房5913户,政府累计拨付2149万元专项资金,目前已全部修缮加固完毕,相关群众均已安全入住。需重建的D级房屋共1447户,现已全部动工,当地已按工程进度拨付2244.98万元,并给予每户2.8万元的救助款。房屋主体建设完工后,住建部门将加快验收流程,确保重建工作高效推进。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对于原居住地不再适宜生活的受灾群众,承德市规划了3个集中安置地点,正在同步推进建设。目前,滦平县南台子西沟村的安置点新建房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兴隆县朱家沟村和杨家台村的安置点房屋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受灾群众陆续搬入新家 开启新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河北承德,部分受灾群众已搬入修建好的新家。新房子住得舒心吗?继续来看报道。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11月初,兴隆县六道沟村村民商桂春一家喜迁新居。受山洪影响,他家的老房子被鉴定为D级危房,必须重建。为了确保家里的老人在入冬前住进新房,全家人齐心协力,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建设。目前,老人已在新房安顿下来,后续的精细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中。

  入住新房,亲戚们纷纷赶来祝贺乔迁之喜。目前,商桂春家的院子还在重新修整,新房子里还要再加装内门,但新家具和被褥都已经置办上了,炕上也是暖暖和和的。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日近正午,赶来的亲友们相聚在商桂春家的新房里,吃一顿团圆饭、聊一聊新生活。虽然围墙和院门都还待建,但一家人对新生活满含期待。商桂春计划,安置好老人、修整妥新房后,夫妇俩就外出务工,用辛勤工作换家人舒心的日子。

  多措并举 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我国北方陆续进入供暖季。在加快灾后重建的同时,承德市统筹调度,落实多元保障措施,全力确保受灾地区安全温暖过冬。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在河北承德兴隆县杨家台村,村民杨树家新安装的空气能地暖机已开始运转。今年夏天的山洪导致他家房屋受损,被评定为C级危房,需进行修缮加固。修好后的房子还在房屋地板下铺设了地暖水管,通过手机即可轻松调节室温。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除了已迁入新居的群众,目前承德市仍有1086户2794名受灾群众因房屋尚未完工,暂时通过租房或投靠亲友等方式进行过渡。兴隆县北坎子村村民付朝云和妻子目前借住在亲戚家的一处空房。临近傍晚,他们所住的房间里暖洋洋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为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承德市已储备清洁煤37.7万吨、生物质燃料7.2万吨,确保燃料充足供应。同时,按受灾安置方式、房屋类型、供暖方式分类建档,强化平房租住户取暖保障,目前,修复配送供暖设备283套,并按每户不低于1吨的标准配发燃料,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持续补充。此外,每户受灾群众由县直单位、镇村干部不少于两人包联,定期开展“敲门见人”排查,随时掌握受灾群众取暖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取暖不落一户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