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网络调查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扎民意沃土

新浪国内新闻 2025-11-17 21:30:15

为深入了解 2025 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联合人民网开展专项网络调查,诚邀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这一活动既是对作风建设成效的“年度体检”,更架起了党群同心的“连心桥”。

作风建设的成效,既依赖制度的刚性约束,更离不开民心民意的检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二余载,从中央政治局立标杆的“小切口”,逐步培育成全党上下转作风的“大气候”。如今,违规吃喝的奢靡之风减少,轻车简从的务实之举增多;空话套话的虚会减少,直击问题的实招增多;铺张浪费的排场减少,勤俭节约的新风增多。这些变化,党员干部有切身体会,人民群众感受尤为深刻。网络调查搭建起直达民意的“高速路”:通过网民指尖的即时反馈,既能精准识别“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又能为政策优化提供鲜活样本,深刻诠释了作风建设既要靠党内严管,更要靠群众监督的深层逻辑。

从“一个节点”严抓到“一条主线”贯穿,从治标为主到标本兼治,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淬炼成新时代的“金色名片”,根本在于始终深深扎根人民土壤。十多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到规范“节日期间礼金往来”,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回应着群众最急最忧的关切。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群众的眼睛是“显微镜”,也是“探照灯”,一些隐蔽在街头巷尾议论中的“四风”新变种,往往难逃群众法眼。此次网络调查将话语权交给群众,就是要让“藏在监督死角”的问题浮出水面,体现了作风建设长效化的必然要求。

真正的制度固化,并非文件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红绿灯”般嵌入日常行政流程,似“操作系统”般驱动权力规范运行。网络调查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每一位参与问卷的网民都成为问题“发现者”、治理“共建者”,形成“人人可监督、处处可反馈”的民意矩阵,汇聚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合力,有利于培育新型政治文化,使党风政风建设不再是“上面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此举既是对既有成效的“回头看”,更是对深化落实的“再出发”。“自上而下”的严格推进与“自下而上”的广泛监督相结合,正是作风建设长效化的关键密码,印证了作风建设是党心与民意的同频共振,而非“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的被动应付。

民意监督的意义,不仅在于精准发现问题,更在于凝聚治理共识。此次网络调查表面是收集意见,实则是对全民参与作风建设权利的尊重,更是对群众权益的有力维护。网民的每一条留言,都是精准的问题线索;每一个建议,都是为有效治理赋能。当亿万网民的“指尖力量”汇聚成监督洪流,当每一条真实声音都被认真对待,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种子必将在更肥沃的民意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持久的清风正气。这份网络调查问卷也将成为作风建设的生动注脚,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迈向新的高度。(防城港市纪委监委)